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范文网报告汇报调查报告对重庆市954名青壮年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 正文

对重庆市954名青壮年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

[10-10 22:28:17]   来源:http://www.67jx.com  调查报告   阅读:8723

概要:第二,年龄。由于养老保险的专项功能,一般来说,年龄稍大的人考虑得更多,因而他们的需求和参与意愿也较年龄较小的人更为强烈。第三,学历。受教育水平是影响人的人生观的重要因素。受教育水平关系到个人素质的高低以及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因此,笔者假定,青壮年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是决定其是否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个人特征:受教育水平越高,农民工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感越强,他们就会越倾向于参加养老保险。在本文中,受教育水平直接以学历来量化。第四,进城时间。农民工进城后,他们所接触的生活环境以及由这种生活环境所决定的文化氛围等客观环境与他们在家乡相比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对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对于青壮年农民工来说,由于他们的适应性、接受能力都很强,所以,他们更容易接受城市的生活方式。总体来讲,农民工进城时间越长,他们的这种接受倾向也越强。所以,进城时间越长,青壮年农民工越倾向于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第五,单位性质。从目前的机制来看,公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状况与其所在单位有较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国有、集体等公有制性质单位的人员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

对重庆市954名青壮年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标签:调查报告作文,大学生兼职调查报告,http://www.67jx.com
  第二,年龄。由于养老保险的专项功能,一般来说,年龄稍大的人考虑得更多,因而他们的需求和参与意愿也较年龄较小的人更为强烈。
  第三,学历。受教育水平是影响人的人生观的重要因素。受教育水平关系到个人素质的高低以及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因此,笔者假定,青壮年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是决定其是否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个人特征:受教育水平越高,农民工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感越强,他们就会越倾向于参加养老保险。在本文中,受教育水平直接以学历来量化。
  第四,进城时间。农民工进城后,他们所接触的生活环境以及由这种生活环境所决定的文化氛围等客观环境与他们在家乡相比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对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对于青壮年农民工来说,由于他们的适应性、接受能力都很强,所以,他们更容易接受城市的生活方式。总体来讲,农民工进城时间越长,他们的这种接受倾向也越强。所以,进城时间越长,青壮年农民工越倾向于参与社会养老保险。
  第五,单位性质。从目前的机制来看,公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状况与其所在单位有较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国有、集体等公有制性质单位的人员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更规范,劳动者的参与性也更强。所以,假定公有制单位的青壮年农民工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性更强。
  第六,月均收入。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涉及交纳保险费的问题,所以,个人收入水平应该是农民工是否愿意参与养老保险的主要微观因素。人们的收入越高,可自由支配的资金也会越多,则人们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也会越大。
  第七,婚姻状况。对青壮年农民工来说,他们的婚姻状况不同,他们对生活的稳定性的追求也存在养异。结了婚的人因为有家庭的牵挂,一般更倾向于追求稳定的生活,这就使得他们更具有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和意愿。
  四、计量结果分析
  (一)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根据文献、专业知识和问卷调查所获得数据情况,本文选择了性别、年龄、学历、进城时间、单位性质、月均收入和婚姻状况等7个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选择参与社会养老保险(0,1)为结果变量,在选入变量标准α=0.05和剔除标准α=0.10的水平上,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用发生比率or(odds ratio)解释了模型中的变量。发生比率在回归结果报告中给出,即exp(b),它表示自变量一个单位的变化,或者相对于参照类而言,发生比的变化。结果是,进入模型的变量有性别、年龄、学历、单位性质和月均收入共5个变量。回归方程经检验,模型有统计学意义(χ2=59.321, p=0.000),模型的估计结果见表2(略)。
  (二)对结果的讨论
  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将影响青壮年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参与倾向的主要因素及其显著性和影响程度归纳如下:
  第一,性别是影响农民工是否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个因素。性别的统计检验在5%的水平上显著,其系数的符号为正。这说明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男性的青壮年农民工更倾向于参与社会养老保险。青壮年农民工为男性时,其参与养老保险的发生比率为161.6%,这表明,男性青年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的发生比比女性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上升了61.6%。这与笔者前面的研究假说是一致的。
  第二,年龄也是影响农民工是否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个因素。但是,在笔者定义的青壮年年龄段中,只有20~30岁这一年龄段的影响是显著的,而且其系数符号为负。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一年龄段的农民工的年龄是影响他们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负面因素,其参与的发生比率只有参照类年龄段的57.5%。
  第三,学历的高低会显著地影响青壮年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学历的统计检验在5%的水平上显著的只有初中、高中/中专这两种情况,其系数符号均为负。模型的估计结果说明,学历也是青壮年农民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消极影响因素,不过,随着学历的增加,其影响的程度逐渐减小,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发生比率由39.5%升至49.9%。
  第四,单位性质对农民工是否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入选因素中影响系数最大。其影响系数均为-1左右,也就是说,单位性质对于青壮年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具有负面作用,与国有单位相比,其他各种不同的单位之间这种负面作用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第五,月均收入是与笔者的研究假说相差最大的一个微观因素。模型的估计结果是,只有月收入在400~600元这一阶段,才对青壮年农民工是否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选择有显著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同样为一种消极的影响,因为其作用系数为-0.721。在此,笔者给出以下的解释:首先,当青壮年农民工的月均收入小于400元时,由于农民工的收入只能维持其基本生活,没有多余的资金用来交纳社会养老保险费,所以,这一层次的青壮年农民工基本上都完全没有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意识。其次,当青壮年农民工的月均收入大于600元时,他们的生活相对较为宽裕,他们对自己以后的养老保障较为自信,所以,收入水平在这一层次的人对是否参与社会养老保险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故这两类人的收入都没有对他们是否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影响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作文,大学生兼职调查报告报告汇报 - 调查报告

更多《对重庆市954名青壮年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