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渔民耕海牧鱼的各种工具、方式的演变以及渔民劳作装束变化可展示渔文化的嬗变、发展,渔民与内陆农耕居民的商业交往。这一点石浦东门岛人以自己的慧眼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制作了古代小舢以来的多种船模,搜集了早期渔民穿着的拢裤等多样什物加以陈列。这是一种渔业风俗和渔传统的整理,具有地域性、专业性,富有观瞻和欣赏价值。当然还有渔歌号子。我县已经依据采风、记录、改编、创作了不少如《一帆风顺》、《渔家情歌》等渔歌精品。依据渔民的劳动、生活、情感状态编排了如《挂灯》、《灯儿明、灯儿亮》等许多舞蹈精品。这是渔文化的一大精髓。近日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一档反映渔文化的四个文艺专题节目:象山新闻《陈老大的心事》、敲梆谣《渔家新歌》、渔家走书《妹为出海大歌唱一曲》、快板《天下海鲜数象山》,将送往北京参加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文艺专家奖比赛。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也造就一方的民俗民风。比如在我县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不在农历十五却在十四,八月中秋不在十五却在十六等等,这就有当地民俗文化的内涵所在。石浦的渔文化在我县境内应该说颇有代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有气势豪放的码头锣
*县海洋文化探究及其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标签:调查报告作文,大学生兼职调查报告,http://www.67jx.com渔民耕海牧鱼的各种工具、方式的演变以及渔民劳作装束变化可展示渔文化的嬗变、发展,渔民与内陆农耕居民的商业交往。这一点石浦东门岛人以自己的慧眼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制作了古代小舢以来的多种船模,搜集了早期渔民穿着的拢裤等多样什物加以陈列。这是一种渔业风俗和渔传统的整理,具有地域性、专业性,富有观瞻和欣赏价值。当然还有渔歌号子。我县已经依据采风、记录、改编、创作了不少如《一帆风顺》、《渔家情歌》等渔歌精品。依据渔民的劳动、生活、情感状态编排了如《挂灯》、《灯儿明、灯儿亮》等许多舞蹈精品。这是渔文化的一大精髓。近日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一档反映渔文化的四个文艺专题节目:象山新闻《陈老大的心事》、敲梆谣《渔家新歌》、渔家走书《妹为出海大歌唱一曲》、快板《天下海鲜数象山》,将送往北京参加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文艺专家奖比赛。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也造就一方的民俗民风。比如在我县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不在农历十五却在十四,八月中秋不在十五却在十六等等,这就有当地民俗文化的内涵所在。石浦的渔文化在我县境内应该说颇有代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有气势豪放的码头锣鼓,有风情独特的鱼灯会,有别具特色的渔民秧歌,有庆贺渔汛的渔家龙灯和渔家子女的马灯队,有渔区丝竹小调和悠扬激越的渔工号子,还有造型各异的昌国抬阁,这些都深受渔区群众的普遍欢迎。“三月三,踏沙滩”、“妈祖赛会”、“六月六迎神赛会”、“七月半放水灯”等民间文化活动在县内外颇具影响,其中农历7月半放海灯(海灯又称水灯)是流传于我县沿海渔村的一项特殊的民俗文化活动,石浦港东门岛尤为盛行。农历7月15,俗称“鬼”节。祭祀的风俗在海港演化出了新的内容。沿海渔民为让死于海事的亲人(即海鬼)尽情欢娱和享用,便家家户户扎起各色海灯。一到晚上,便到海边投放,祈求神灵护佑已成为他(她)们惟一的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是一种祈祷吉祥平安的祭祀活动。如今在渔港石浦仍可见这一古老的民俗。
近年来,我县注重了对渔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曾投入巨资挖掘塔山遗址,保护具有渔文化特色的古建筑、古灯塔,今年又着手保护性建设石浦渔港古镇——古文化街区,目前经过修葺的石浦镇古文化街区风貌一新,唤散着历史韵味。文化体育部门目前正在整理民间艺术鱼类剪纸作品、象山渔歌mtv作品专辑、妈祖文化的历史与今天、保存大量渔文化资料的民国 《象山县志》等,编排大型渔文化广场民间舞蹈《象山海螺灯》,以及建设县博物馆。特别是“三月三踏沙滩”、民间祭海、渔汛开船出海时简朴古老的仪式,演化成了极具现代人意识的大型文化活动——中国开渔节、“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节,不仅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也为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活动平台。1998年以来每年一届的“中国开渔节”把当地渔乡风情与海滨特色渲染得如火如荼。古韵盎然的祭海活动、独具渔区民间文化特色的开船仪式,开出了气势浩大、千轮竞发的出海场面,缤纷闪烁的渔灯展示、名星荟粹的文艺晚会,勾画出了当今渔区的风貌风情和渔家风采。北上青岛大连、南下福建海南的蓝色保护者行动,更是唱响了保护海洋的国际歌。
——海商文化。即海洋商业文化,具体指与海洋有关的商业行为形成的文化现象,表现在餐饮业、制盐业、航海(运)业、造船业等商行为中。讲到餐饮业,自然会联想起以鱼为主料和以鱼为帮衬的象山海鲜系列,这是鱼文化在象山饮食结构中的全方位体现。近二十年来,黄鱼(鲞)、鲳鱼、带鱼、梅鱼、鱼胶、青蟹、望潮、白蟹、佛手、跳鱼、泥螺、沙蒜、蛤子、虾姑等象山海鲜已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站稳了脚根,并有一定的名声。象山菜给古板的传统菜系注上了强大的活力,使上述地区菜肴具备了海味和象山胃口。这是不争的事实,是象山海洋文化以鱼为载体的内辐射。在渔港古镇石浦,传统特产名点、家常小吃实惠可口,回味无穷,点心类主要有鱼骨、水晶饺子、鱼糍面、月饼筒等。家常菜系主要有鱼饼、鱼丸、汤鳗、鱼骨酱、辣螺酱等。
海盐。海水通过曝晒、稀释、过滤等程序,可以晒(烧)出盐来。盐作为饮食生活之必需品,历代来被人们所抢购。贩卖盐的商人即盐商富甲天下,也曾名噪一时。我县作为半岛县,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至今尚存有昌国盐场、白岩山盐场、新桥盐场、旦门盐场等。据蒋中伟先生忆旧,在民国时我县有一个较为知名的盐场——石浦玉泉盐场。
谈起航海(运)业,首要的是海上航运通道。渔山列岛和韭山列岛内侧的穿鼻山水道以及经渔山列岛外侧的海上大通道在历史上是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抗击外族入侵的大动脉。渔山列岛内侧为古航道,也是一段海上丝绸之路,是今天7000吨位以上船舶航线。据宋宝庆年间《四明志》载,县城北的新罗岙曾是新罗国人泊舟之处。南宋文天祥、词人李清照等均身历过此处的惊心动魄。文天祥还留下了《过乱礁洋》的诗。我县大可以做“古航道游”或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游”的文章。象山区域内有三个港口,即石浦渔港、象山西沪港和三门湾,其中尤以石浦渔港为著名。石浦港早时以其海埠,适为沪台、沪温、甬台、甬温航运交通线必经之地,历史上是浙江沿岸的通商、渔业重镇,商业繁荣。如今石浦港则成为国家二类口岸,是民间对台贸易的集散地,可泊渔船万艘,可进万吨巨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