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范文网职能部门经贸招商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调控模式的转变» 正文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调控模式的转变

[10-10 22:32:07]   来源:http://www.67jx.com  经贸招商   阅读:8365

概要:所谓政府经济调控行为就是经济调控主体——政府为了实现其经济职能而实施的行为。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强制性行为,即政府依靠法定的强制力量实现其经济职能的行为,如行政命令等;二是奖酬性行为,即政府通过给予各种经济主体(公司、企业)一定的经济利益的方式来使其自觉接受政府的调控,进而实现经济职能的行为,如产业政策和部分财政及金融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不是靠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而是政策本身所含有的经济利益,经济主体为了得到经济利益而自觉贯彻执行政府的这些政策,即接受奖酬性行为;三是舆论性行为,即政府通过舆论宣传作用把其意图施加于经济主体实现经济职能的行为,如政府对经济主体进行的各种精神奖励等。这些精神奖励(舆论性行为)只是一种荣誉的称谓同样不具有强制性,它们的实施同样靠经济主体的自觉接受。(注:参见张国庆主编《行政管理学概论》有关章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由于我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经济调控行为发生了重大转变:即由计划经济时期单一性的强制性行为向以奖酬性行为和舆论性行为为主兼顾强制性行为的转变。这种政府经济调控行为的转变具有以下特点:1、政府强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调控模式的转变,标签: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http://www.67jx.com
所谓政府经济调控行为就是经济调控主体——政府为了实现其经济职能而实施的行为。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强制性行为,即政府依靠法定的强制力量实现其经济职能的行为,如行政命令等;二是奖酬性行为,即政府通过给予各种经济主体(公司、企业)一定的经济利益的方式来使其自觉接受政府的调控,进而实现经济职能的行为,如产业政策和部分财政及金融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不是靠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而是政策本身所含有的经济利益,经济主体为了得到经济利益而自觉贯彻执行政府的这些政策,即接受奖酬性行为;三是舆论性行为,即政府通过舆论宣传作用把其意图施加于经济主体实现经济职能的行为,如政府对经济主体进行的各种精神奖励等。这些精神奖励(舆论性行为)只是一种荣誉的称谓同样不具有强制性,它们的实施同样靠经济主体的自觉接受。(注:参见张国庆主编《行政管理学概论》有关章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由于我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经济调控行为发生了重大转变:即由计划经济时期单一性的强制性行为向以奖酬性行为和舆论性行为为主兼顾强制性行为的转变。这种政府经济调控行为的转变具有以下特点:
1、政府强制性行为的弱化。就是指政府依靠强制性行为实现其经济职能的程度弱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政府运用指令性计划这一行政命令调控经济活动的减少。据有关部门统计,农业生产在1985年就已全部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在农产品方面,1994年国家收购和调拔的商品只有粮食、棉花和某种中药材等10种;工业生产中,政府实行指令性管理的产品已由1980年的120种,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5%,减少到1994年的33种,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5%。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仅占5%,在农业出售的农产品总额中占12%,在工业企业销售的生产资料总额中占18%。(注:参见郭振英等《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进一步推进改革》第5页,经济研究参考1996年3月22日。)以上表明,政府的强制性行为在数量、范围等方面出现了弱化的趋势。另外,政府强制性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效力的强弱大大受市场的制约。因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以市场规律为准绳,一切行为均以获取利益为目的,为了利益可以置政府强制性行为——行政命令而不顾,最近一段时期,各种走私活动的猖獗以及其它各种“有禁不止”现象的存在都是政府强制性行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失灵的佐证。
2、利益是实施政府经济调控行为的基础。政府经济调控行为是否有效取决于三种经济调控行为所含利益在多大程度上被经济主体吸收。如果利益所产生的诱因足以吸引经济主体自觉接受政府经济调控行为,这表明政府经济调控行为产生了效力。反之,其无效或效力弱化。就强制性行为而言,虽然,可以凭借自己法定的强制力迫使经济主体服从,如企业接受政府的指令性计划。但是,如果强制性行为——指令性计划不能使企业因认真贯彻执行指令性计划而得到满意的经济利益,那么,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情况。强制性行为因经济主体按市场规律,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而效力减弱。就奖酬性和舆论性行为而言,因自身没有强制力,经济主体是否接受这一行为完全取决是否有利可图,这就决定了利益是奖酬行为的重中之重。目前,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其特点是投资大、效益低,一般经济主体不愿投资建设。针对这种状况,政府实施了诸如优惠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一系列奖酬性行为,通过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使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得到保证,吸引它们投资建设,实现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突破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另外,政府有关部门也开展一系列精神文明活动,授予一些经济主体诸如“双文明单位”、“消费者满意单位”的称号。通过实施这些舆论性行为,使经济主体意识到荣获这些荣誉称号对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开拓市场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积极参加政府开展的精神文明活动。经济主体参与这一活动的过程就是贯彻执行舆论性行为的过程,也就是舆论性行为发生效力的过程。
3、市场交换是实施政府经济调控行为的方式。如前所述,利益是经济主体是否接受政府经济调控行为的前提,而通过什么方式把政府经济调控行为和经济主体之间连接起来,也就是说以什么为中介把政府经济调控行为所含的利益被经济主体吸收进而实现其效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中介只能是市场交换。政府用经济调控行为所含的利益与经济主体的服从相交换,进而达到交换双方的目的,即政府由于付出一定利益而换取了经济主体的服从,使经济调控行为发生效力;经济主体则因服从经济调控制行为,而换取了利益,达到了做为一个经济人的目的。由此可见,即便是强制性行为;如果不把其实现效力的方式建立在与经济主体进行交换的基础上,那么这种强制性行为的效力在一定程度就会因经济主体无利可图而消极服从而被弱化或被化为乌有。如前所述,社会上大量存在的“有禁不止”现象就是政府强制性行为失灵的突出表现。对于奖酬性行为和舆论性行为,其效力是否实现或效力的强弱则完全取决于它们所含利益与经济主体服从二者之间市场交换是否成功或交换效果的好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招商引资政策(奖酬性行为),吸引了大量外资,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这是由奖酬性行为所含利益与外商之间成功进行交换的结果。也是政府奖酬性行为成功案例之一。而最近一段时期,有些政府部门开展的乱评比活动(舆论性行为),各种荣誉称号多于牛毛,遭到了企业的抵制。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评比活动仅仅是为了某些部门谋取利益,导致这种舆论行为不含经济主体所需利益因素,无法与企业进行交换。这也是政府舆论性行为失败的案例之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经贸招商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职能部门 - 经贸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