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通报有三种:1.表彰性通报.表扬好人好事的,正文应包括事实,意义,表彰决定,希望与要求等内容;表扬先进典型,介绍先进经验的,正文应包括事迹,经验,决定等内容.如:国务院关于表彰国家科委等单位长年深入基层开展扶贫工作的通报.2.批评性通报.批评事故,正文要包括经过情况,原因和决定(包括防止办法);批评坏典型的通报,要有清楚的情况介绍,合理的因果分析和正确的指示决定.一般有附件.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浙江省兰溪市非法成立金融机构并引发挤兑事件的通报.3.情况通报.传达重要情况和要各机关知道的事项.以情况为主,可以有分析,提要求.如: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林业大检查的情况通报.(七)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格式包括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都不能省略),原由,事项,结语(用"提请审议"字样结尾).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草案)》的议案.(八)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包括情况报告,工作报告,答复报告.
机关公文写作基础处理规则,标签:机关公文写作,行政公文写作范文,http://www.67jx.com通报有三种:
1.表彰性通报.表扬好人好事的,正文应包括事实,意义,表彰决定,希望与要求等内容;表扬先进典型,介绍先进经验的,正文应包括事迹,经验,决定等内容.如:国务院关于表彰国家科委等单位长年深入基层开展扶贫工作的通报.
2.批评性通报.批评事故,正文要包括经过情况,原因和决定(包括防止办法);批评坏典型的通报,要有清楚的情况介绍,合理的因果分析和正确的指示决定.一般有附件.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浙江省兰溪市非法成立金融机构并引发挤兑事件的通报.
3.情况通报.传达重要情况和要各机关知道的事项.以情况为主,可以有分析,提要求.如: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林业大检查的情况通报.
(七)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格式包括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都不能省略),原由,事项,结语(用"提请审议"字样结尾).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草案)》的议案.
(八)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包括情况报告,工作报告,答复报告.格式包括标题,原由,事项,结语(用"特此报告","专此报告"字样结尾).如: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收费专项检查情况的报告.
(九)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写作请示必须符合的规则:一文一事,单头请示,不越级请示,不得抄送下级机关,不得用"请示报告"字眼作标题.
请示的格式包括标题,原由,事项,要求(结尾).标题一般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原由应有理有据,具体明白.事项应具体,如需要多少钱,多少人等.结尾应写上"以上请示,请批复","以上请示,请审批"等专用公文术语.
"请示"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十)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批复必须针对请示予以答复.
格式要求:
1.标题.写成"关于×××的批复"或者"×××关于×××的批复".如: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设立茂名市茂港区的批复(国函〔20**〕11号)
2.原由.应用类似"你省《关于茂名市设置茂港区的请示》(粤府〔2000〕38号)收悉","你局《关于上报信宜市第三中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信计字〔20**〕132号)收悉"作为原由.
3.批复事项.表明批复的态度与意见.
关于"批示":与"批复"相近又直接有关的是"批示".它是机关领导人对文件处理所批的意见.应该写在批示单上,有时批在文头空白处.一般很简单,如:"同意","中肯","送×××同志阅处"等,不单独行文.内容多的往往据以起草为"批复"或"通知"等公文,但有时也以"批示"发文."批示"因是随文而发,其写法除了开头不必写是关于何文的批示外,基本与"批复"相同.
(十一)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意见"可以用于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
作为上行文,应按请示性公文的程序和要求办理,须经上级批转.所提意见如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主办部门应当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行文;如有分歧,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出面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主办部门可以列明各方理据,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与有关部门会签报请上级机关决定.上级机关应对下级机关报送的"意见"作出处理或给予答复.
作为下行文,文中对贯彻执行有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应遵照执行;无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可参照执行.
作为平行文,提出的意见供对方参考.
格式要求:
1.标题.一般采用"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的模式.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2.原由.讲明发布意见的背景和根据.
3.事由.具体对工作指导的办法和措施.
4.结尾.一般为提出要求.
(十二)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函"作为主要文种之一,与其他主要文种同样具有由制发机关权限决定的法律效力.函有商洽函,问答函,审批函,答复函.
函的格式(在信函式格式中提到)与书信大体相同,因为是郑重的公务,所以要有一定的格式,用语要得体,要讲礼貌,不亢不卑,不能用命令的口吻,粗暴的语气.
主要格式:
1.函头.印有"名头"的发函纸,单编发函号,"发文字号"中加"函"字.函号在武文线下一行版心右边缘顶格标识.
(注意:文号有函字的不一定都是"函",如国务院的批复用"国函"字样)
2.标题.有两种写法:机关+事由+复函对象+文种,事由+文种.文种要写明是函还是复函.标题在函号下空一行居中标识.
3.上款.受函机关或领导人.
4.正文."发函"大体是开头提出问题,说明是什么事或针对,根据什么.主体表示要求,商洽什么,告知什么,请求什么,即要对方做什么.结尾要求何时答复及得体的礼貌用语,如"请大力协助为盼","望准予××是荷","望能同意","请即函复","盼复","望早日函告"等."复函"与"批复"类似,说明是根据什么函所发的复函,表明态度,结尾一般用"特此函复"作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