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二、明确任务,全力推进劳动力输出产业的迅速发展 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产业发展,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农民脱贫致富为目的,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农业内部转移与向二三产业转移结合,常年转移与季节性转移结合,建立“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机制,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合法化、规范化、有序化、产业化,确保劳动力“输得出、留得住、能增收”,带动城乡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较快增加。20**年,全市计划培训城乡富余劳动力3万人,转移输出劳动力占培训数的70%以上,今后每年以50%的速度增加,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到20**年,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达10万人次,把劳动力培训输出发展成为一个净值上亿元的富民强市产业,为我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突出抓好五项工作。 (一)要突出重点抓输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渠道和
在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标签:员工培训内容,新员工培训,http://www.67jx.com二、明确任务,全力推进劳动力输出产业的迅速发展
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产业发展,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农民脱贫致富为目的,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农业内部转移与向二三产业转移结合,常年转移与季节性转移结合,建立“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机制,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合法化、规范化、有序化、产业化,确保劳动力“输得出、留得住、能增收”,带动城乡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较快增加。20**年,全市计划培训城乡富余劳动力3万人,转移输出劳动力占培训数的70%以上,今后每年以50%的速度增加,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到20**年,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达10万人次,把劳动力培训输出发展成为一个净值上亿元的富民强市产业,为我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突出抓好五项工作。
(一)要突出重点抓输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渠道和途径增多,就业的门路也增多。从我市实际出发,要坚持农业内部和农业外部结合,农村内部和农村外部结合,实施数量与质量、就地与易地、市内与市外,多形式、多渠道并重,整体推进劳动力输出。要围绕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二三产业和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个私经济发展,加强农业内部吸纳就业的能力,拓宽农业外部的就业领域,促进劳动力的输出转移;要努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形成转移输出市场;要紧紧抓住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当前特别要抓住小湾电站建设和一批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公路建设的机遇,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动员城乡富余劳动力投入重点工程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转移。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城乡富余劳动力参与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服务,尽可能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务工,拓宽转移输出领域;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驻外办事机构和有关部门的优势,加强与市外、省外有关企业和单位联系,积极将劳动力输出市外,输出省外、国外,拓展我市劳动力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要围绕订单抓培训
各级各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坚持一手抓订单、一手抓培训,加快劳动力培训输出步伐。要面向昆明、面向东南沿海为主要输出地,拓展东南亚市场,主动走出去抓“订单”。市县(区)和企业驻外办事机构,要充分发挥对外“窗口”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在市县(区)驻外办事处建立劳动力输出的联系点和服务点,既要积极收集信息,整理反馈信息,向我市劳动力输出提供“订单”,又要为输出去的劳动力提供服务,提高我市劳动力培训输出的规模化水平;要围绕“订单”抓好培训。培训的重点主要是岗位技能培训,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等。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建立健全劳动力培训输出体系,积极推进全省“百万民工培训工程”实施,充分发挥中等专业学校、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优势,每个县(区)选择1—2个有基础、有条件的培训点,作为劳动力培训输出基地,建成劳动力培训输出中心,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培训输出体系;教育部门要积极探索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途径、新办法。目前全市每年有2万名左右的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还有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在城乡待业,要把他们作为劳动力培训输出的重点对象,争取对外输出实现就业,各县要充分挖掘城乡富余劳动力资源,坚持以需定训,把18—35周岁身体健康的初、高中毕业生作为转移培训的重点,充分发挥“临沧保姆”家政服务的优势,积极争取注册“临沧保姆”品牌,积极创造条件组建“临沧保姆服务公司”,办出特色,打造品牌,通过品牌战略,巩固和拓展劳动力输出市场,扩大我市劳动力输出的市场占有份额,促进更多的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
(三)要依托中介促输出
中介服务组织是做好劳动力输出的桥梁。我市目前仅有劳动力培训输出中介服务组织17家,中介服务组织少而小,不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市场化运作,民营化为主”的原则,建立市县(区)劳动力培训输出促进会和协会,加快培育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中介服务组织,通过促进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作用的发挥,带动劳动力的培训输出,努力提高劳动力培训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强对中介服务组织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引导中介服务组织依法开展劳动力培训输出。充分发挥好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带动劳动力输出产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