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3.人均gdp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掩盖了贫富差距。当前,我国gdp的增速以及财富的增速位居世界前列,但体现的是社会总体财富,表明社会财富多、增速快。表明钱越来直多,而并等于有钱的人越来越多。人均gdp不能准确反映社会分配和公正,掩盖了贫富差距。三、淡化gdp考核政绩的设想与建议gdp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综合反映,也是领导水平、领导政绩的具体体现,更是近年来被各级列为对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党政一把手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如果将干部政绩考核死盯在gdp上,就可能催生虚假、浮夸风和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出现“政绩不够,数字来凑;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问题,就可能导致一些地方官员只顾眼前利益,不顾生态环境恶化,不计投入成本,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致出现“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等现象,因此,gdp只能作为考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不能作为唯一指标,考核应坚持实事求是、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细化考核指标,淡化gdp考核的权重,强化综合考核。1.坚持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成果考核政绩gdp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
正确认识GDP 科学考核干部政绩,标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队伍作风建设,http://www.67jx.com3.人均gdp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掩盖了贫富差距。当前,我国gdp的增速以及财富的增速位居世界前列,但体现的是社会总体财富,表明社会财富多、增速快。表明钱越来直多,而并等于有钱的人越来越多。人均gdp不能准确反映社会分配和公正,掩盖了贫富差距。
三、淡化gdp考核政绩的设想与建议
gdp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综合反映,也是领导水平、领导政绩的具体体现,更是近年来被各级列为对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党政一把手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如果将干部政绩考核死盯在gdp上,就可能催生虚假、浮夸风和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出现“政绩不够,数字来凑;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问题,就可能导致一些地方官员只顾眼前利益,不顾生态环境恶化,不计投入成本,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致出现“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等现象,因此,gdp只能作为考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不能作为唯一指标,考核应坚持实事求是、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细化考核指标,淡化gdp考核的权重,强化综合考核。
1.坚持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成果考核政绩
gdp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有“指挥棒”、“调遣令”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被考核对象荣辱、升迁密切相关。在我们现行的考核中,由于过分地突出了gdp指标的内容,使一些人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gdp为中心”,把“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解为“增长率才是硬道理”,把“发展是第一要务”理解 为“gdp是第一要务”,这样的发展观,使人走入了发展的误区,极易产生“目标只定任期上,眼睛盯在数字上,心思花在升迁上”的现象,不是扑下身子抓落实,而是挖空心思凑数字。因此在政绩考核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实事求是,改革考核办法,采取听、看、问、访、查等方法,从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经济工作、科技教育、党的建设、三个文明、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评定政绩。也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
2.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
干部政绩观存在的种种缺失与我们以往对干部政绩的考察、评价体系不科学有直接关系。片面追求gdp增长之风,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不在gdp指标本身边,而在于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因此,建立一套综合的社会指标体系来考核干部,gdp指标仍然是基础性指标。应当在这个基础上,加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以克服过去考核指标的单一性,而不是取消这一指标。我省去年根据发展的需要,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考核指标:(一)经济发展指标:1、总量指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2、人均指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3、速度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二)经济结构指标: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城镇化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劳务输出率;(三)社会发展指标:社会保障覆盖率、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广播电视覆盖率;(四)生态环境指标: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城镇自来水普及率、退耕还林植树林造林保存率、常用耕地面积指数。这种对县域经济和干部的考核,既有“减法”,又有“加法“,取消了gdp指标的直接考核,又相应增加了许多新的考核内容,使考核更切合实际,更科学直观,更受人欢迎。
3. 加强监督,使政绩考核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增强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加大监督力度,强化监督机制。在监督对象上,要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如果“一把手”没有民主意识,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就会在重要干部的任免、重要建设项目的安排和重大资金的使用上不按程序办事、不经集体讨论,由此就要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监督内容上,要强化对决策的监督。要切实按照民主集中制,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对决策目标的确立、决策方案的制定、决策过程的掌控和决策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决策的和科学化和民主化。在监督的方法上,要强化领导工作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肯定领导干部任期工作的得失,给被审计者一个明确的组织结论。应坚持任中审计、任期审计、离任审计的制度和先审后离、有离必审、先审后任的原则,并把审计结论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提拔奖惩的重要依据。此外,还要增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透明度,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倾听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评价,促进政绩考核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
总之,我们要正确看待gdp,正确对待政绩考核,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攀高速度,不比高数字,眼盯发展出实招,扑下身子干实事,用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社会和协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来检验、评价gdp的增长和领导政绩。
(作者单位:中共##市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