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教学程序 教学方法、学法 讲 授 过 程 (三)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 1.大气的热力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减少了气温日较差。 2.大气的保温效应,平均气温为15°C,形成了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条件。 地面与大气就是这样不断地进行着热量交换,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收入的热量与发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二、全球的热量的平衡 学生读图,计算地面与大气热量收支状况。 计算可知,地面和大气的能量收入与支出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全球的热量平衡。 问题: 全球热量平衡有什么意义?(使全球多年平均气温比较稳定,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 2.假如全球热量不平衡会产生什么后果?(全球气候变暖)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导致热量不平衡?我们应该怎么做? 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破坏臭氧的物质、砍伐森林,使大气CO2增加→气候变暖 我们应该怎么做,讨论完成。 学生读图计算。 学生自读回答 小结 1.“
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1,标签: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复习教案,http://www.67jx.com教学程序 教学方法、学法
讲
授
过
程 (三)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
1.大气的热力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减少了气温日较差。
2.大气的保温效应,平均气温为15°C,形成了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条件。
地面与大气就是这样不断地进行着热量交换,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收入的热量与发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二、全球的热量的平衡
学生读图,计算地面与大气热量收支状况。
计算可知,地面和大气的能量收入与支出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全球的热量平衡。
问题:
全球热量平衡有什么意义?(使全球多年平均气温比较稳定,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
2.假如全球热量不平衡会产生什么后果?(全球气候变暖)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导致热量不平衡?我们应该怎么做?
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破坏臭氧的物质、砍伐森林,使大气CO2增加→气候变暖
我们应该怎么做,讨论完成。
学生读图计算。
学生自读回答
小结 1.“图”示
(结合实例,了解大气的热力状况)
2.“表”示 见课件
练习 见课件
板书设计 大气的热力状况
1.大气的削弱作用
2.大气的保温效应
3.全球热量平衡
课件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课文来讲,文字叙述性强,图多,而图示多为静态,文字内容则主要表现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以Flash动画形式出现,能够准确地反映大气的热量传递及变化过程,因此选用了动感较强的Flash5.0进行应用。
导言以教师谈话的方式导入,然后出示课件进入引言部分,通过对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引入新授课的内容:第一部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削弱作用分别以动画形式(课件3、4、5)进行讲解,之后老师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大气现象(即实例),对几种作用进行分析,训练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讲授的第二部分大气的保温效应先阅读课文,然后以系统联系图(见课件7)进行讲解,最后仍用实例加深理解(实例均以老师口授,未
2.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虽说在物理性质、结构、运动特征等方面地球并无什么特别突出的,但是有一点却是其他行星所没有的,那就是地球是目前我们所知的惟一有生命存在和繁衍的行星。那么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物而其他8大行星上没有呢?是不是在冥冥之中,上苍对我们地球特别地眷顾垂爱呢?
其实,这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本身的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球所在的广袤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对地球影响最深远的就是太阳系。从太阳系诞生到地球上开始有原始的生命痕迹,中间经历了漫长的阶段(将近50亿年),在这个阶段里,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源源不断地给我们地球提供光和热,从而使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如果太阳不稳定,隔三差五地来个大爆发,其放射出的各种射线将杀死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同时呢,地球所在的行星际空间亦是一个较安全的宇宙环境,请同学们看图1.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我们可以发现,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运转,而且各行星的运转轨道都是椭圆形,这就使得行星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交叉碰撞的情况,从而使得大小行星能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讲到这,同学们可能会问:这两个条件其他行星同样具备,是共同条件。为什么其他行星还是没有生命的发生和繁衍呢?这就要讲到我们地球自身的条件。我们知道,温度、大气、水是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条件,而地球恰恰具备这些条件。
首先,由于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从而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如果距离太阳太近,像水星、金星,则温度过高,生命难以发生、繁衍。如果距离太阳太远,像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就会因温度过低,生物也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