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三)廉蔺交欢。8、这一部分可分作三个层次,请概括这三个层次的意思。(每层概括不超过20个字)(1)廉颇欲辱相如,蔺相如不与他争列。 (2)蔺相如不争列的原因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3)廉颇"肉袒负荆"向蔺相如谢罪,成"刎刭之交"。9、文中写蔺相如与舍人的矛盾冲突,其作用是(C )A借舍人之口写廉颇与蔺相如"争列"。 B借舍人之口表现舍人的愚昧无知。C借舍人之口反衬蔺相如胸怀的宽大。 D借舍人之口衬托蔺相如的智勇双全。 四、延伸阅读.(一)阅读明代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节选),做题。1、下面句子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分别是(1)秦王既按图以予城。(C)A用手压住 B止住 C察看 D依照 (2)而归直于秦(A)A归属 B归还 C返回 D通"馈",送 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分别是(1)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D)A现在大王如果是由于赵璧的缘故而丢失了你的十五城。B现在却使大王由于赵璧的缘故而失去了那十五城。C现在使大王由于赵
语文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讲评课教案,http://www.67jx.com(三)廉蔺交欢。
8、这一部分可分作三个层次,请概括这三个层次的意思。(每层概括不超过20个字)
(1)廉颇欲辱相如,蔺相如不与他争列。 (2)蔺相如不争列的原因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3)廉颇"肉袒负荆"向蔺相如谢罪,成"刎刭之交"。
9、文中写蔺相如与舍人的矛盾冲突,其作用是(C )
A借舍人之口写廉颇与蔺相如"争列"。 B借舍人之口表现舍人的愚昧无知。
C借舍人之口反衬蔺相如胸怀的宽大。 D借舍人之口衬托蔺相如的智勇双全。
四、延伸阅读.
(一)阅读明代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节选),做题。
1、下面句子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分别是
(1)秦王既按图以予城。(C)
A用手压住 B止住 C察看 D依照
(2)而归直于秦(A)
A归属 B归还 C返回 D通"馈",送
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分别是
(1)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D)
A现在大王如果是由于赵璧的缘故而丢失了你的十五城。
B现在却使大王由于赵璧的缘故而失去了那十五城。
C现在使大王由于赵璧的缘故而丢失了你的十五城。
D现在如果大王由于赵璧的缘故而失去了这十五城。
(2)而责璧与信。(B)
A而责难赵国暗中送回玉璧和表示坚决遵守信约用十五城换璧。
B而要索取赵璧和要求赵国守信,用玉璧来换取十五城。
C而责备赵送璧是假,和表明秦用十五城换璧是真。
D而要赵交出玉璧,和秦当遵守信约,划给赵十五城。
(二)阅读下面短文,做题。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 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1、这则短文有一个通假字,这个通假字是 信 ,通_ 伸____。
2、"一奋其气"的"一"的意思是(C)
A一概 B 一样 C一经 D专一
3、"方"作介词所带的对象是(C)
A蔺相如。 B蔺相如引璧睨柱。
C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 D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
4、下面动词中有一个语法特点不同于其它三个,这个是(D )
A让 B叱 C引 D诛
5、"智死必勇"的意思是(A )
A能知道死而不怕的,一定是勇敢的人。 B能知道事情发生的结果是死的,一定是勇敢的人。
C能知道死的价值而去死的,一定是勇敢的人。 D能知道死是成功的前提的,一定是勇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