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平均轨道半径 384,400千米 月球轨道偏心率 0。0549 近地点距离 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5,500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 轨道倾角 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 (与黄道面的交角为5。145°) 升交点赤经 125。08° 近地点辐角 318。15° 默冬章 (repeat phase/day) 19 年 平均月地距离 ~384 400 千米 交点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点运动周期 8。85 年 食年 346。6 天 沙罗周期 (repeat eclipses) 18 年 10/11 天 轨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5°9' 月球赤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1°32' 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 两极直径 3,472。
中秋节作文指导,标签:中秋节作文400字,中秋节作文500字,http://www.67jx.com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平均轨道半径 384,400千米
月球轨道偏心率 0。0549
近地点距离 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5,500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
轨道倾角 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
(与黄道面的交角为5。145°)
升交点赤经 125。08°
近地点辐角 318。15°
默冬章 (repeat phase/day) 19 年
平均月地距离 ~384 400 千米
交点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点运动周期 8。85 年
食年 346。6 天
沙罗周期 (repeat eclipses) 18 年 10/11 天
轨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5°9'
月球赤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1°32'
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
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
扁率 0。0012
表面面积 3。976×10^7平方千米
扁率 0。0012
体积 2。199×10^10 立方千米
质量 7。349×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 1。62 m/s2
地球的1/6
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
自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同步自转)
自转速度 16。655 米/秒(于赤道)
自转轴倾角 在3。60°与6。69°之间变化
(与黄道的交角为1。5424°)
反照率 0。12
满月时视星等 -12。74
表面温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气压 1。3×10-10 千帕
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是前苏联的无人登陆器“月球2号”,它于1959年9月14日撞向月面。“月球3号”在同年10月7日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月球9号”则是第一艘在月球软著陆的登陆器,它于1966年2月3日传回由月面上拍摄的照片。另外,“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
在冷战期间,美利坚合众国和前苏联一直希望在太空科技领先对方。这场太空竞赛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名人类登陆月球时进入高潮。美利坚合众国“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是踏足月球的第一人,而尤金•塞尔南则是最后一个站立在月球上的人,他是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任务的成员。
“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留下了一块9英吋乘7英吋的不锈钢牌匾在月球表面,以纪念这次登陆及为有可能发现它的其他生物提供一些资料。
6次的太阳神任务及3次无人月球号任务(月球16、20、24号)把月球上的岩石及土壤样本带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