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www.67jx.com2、宽容与严格出示情境三:某校期末开展“学生评老师”的活动,结果平时一向严格要求学生的班主任满意度最低,而新分配的体育老师,由于平时上课工作态度不太认真,不注重课堂纪律,经常在体育课上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评下来反而满意度最高。请问,你是否因此同意班主任是不称职的老师,而体育老师是称职的老师呢?老师批评我们就是对我们不宽容吗?(学生讨论3—5分钟之后回答)学生回答:(略)学生举例说明:你有没有碰到过家长或老师对你要求过严的情况,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教师概括整理:宽容不是纵容,宽容并不排斥严格要求和善意的批评。当一个学生违反了学校规章制度、基本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时,老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正确的,这是对一个称职的老师的基本要求,这种批评恰恰是对学生最大的爱护和关怀。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当然家长与老师的批评教育也应注意方式方法,把握一个度,严格也应严而有格。3、宽容与维权出示情境四漫画: (给学生3—5分钟看漫画并讨论)你同意以上谁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说课稿--正确把握宽容友善(说课稿),标签:初中政治说课稿模板,九年级政治说课稿,http://www.67jx.comwww.67jx.com2、宽容与严格 出示情境三: 某校期末开展“学生评老师”的活动,结果平时一向严格要求学生的班主任满意度最低,而新分配的体育老师,由于平时上课工作态度不太认真,不注重课堂纪律,经常在体育课上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评下来反而满意度最高。请问,你是否因此同意班主任是不称职的老师,而体育老师是称职的老师呢?老师批评我们就是对我们不宽容吗?(学生讨论3—5分钟之后回答) 学生回答:(略) 学生举例说明:你有没有碰到过家长或老师对你要求过严的情况,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教师概括整理: 宽容不是纵容,宽容并不排斥严格要求和善意的批评。当一个学生违反了学校规章制度、基本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时,老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正确的,这是对一个称职的老师的基本要求,这种批评恰恰是对学生最大的爱护和关怀。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当然家长与老师的批评教育也应注意方式方法,把握一个度,严格也应严而有格。 3、宽容与维权 出示情境四漫画: (给学生3—5分钟看漫画并讨论)你同意以上谁的观点,试说明理由。学生回答:(略) 由此引出消费者在商品服务市场上,依法享有: 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等。 老师简要概括:商场出售假冒伪劣商品,这种惟利是图、损人利己的行为,它不是一个是否“宽容”的问题,而是一个道德和法律的问题。它不仅背离了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也违反了社会主义法律的轨道,必须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惩戒。质量问题,人命关天,涉及千家万户,消费者依法“讨个公道”,既是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又是对广大消费者利益、人民的利益的维护。如果这是对不法商家不宽容的话,那就是对社会、对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的宽容。 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你作为消费者,有没有碰到过合法权益受侵害事情,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学过本课之后,你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会怎么处理? 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综合学生所述,老师简明扼要地进行课堂小结:本课在上一课我们知道生活需要宽容友善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我们懂得在宽容的基础上还要把握好 “度”。否则可能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本课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我们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书本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怎样与他人宽容友善地相处。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能够更明了清晰地把握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的度。 布置作业。 针对初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我设计了一份《达标思考题》,其中一个“心理实验室”,测测你的气量有多大,通过让学生实话实说做完16个心理检测题来了解自己的气量有多大。另一个是探究题:让学生角色扮演,做一天代理班主任,当你发现班级里有同学不遵守纪律时,你如何把这件妥善地处理好。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课堂传授的知识,又可以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践行上真正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老师和他人友善相处。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因本人学识有限,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