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1987年,企业经济效益逐步好转,便先盖了4栋职工宿舍楼。1992年厂里原来的职校高中取消了余留教室,马厂长决定将房子腾出给厂幼儿园,使幼儿园托幼从不足300增加到600余名,缓解了职工子女入托难。由于马恩华对职工生活的高度重视,10年中,厂里为职工办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64件,解决了生活上的十大难题,职工年收入从不足500元-跃升到7000元。住房问题是企业最敏感的问题,在分配住房上,马厂长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呢?随着经济效益的好转,厂里先后盖起36栋家属楼,但仍然僧多粥少。马恩华带头不要新房,一直住在闻厂区四五里外的化纤厂生活区,他主张在分房条例中明文规定:干部工人一个标准,先工人后干部。一次,几名职工为住房困难,合伙到厂长家诉苦,其中一对夫妇憋了一肚子气,事先还准备好了“腹稿”,非要在马恩华家里闹一场不可。谁知,当他们推开马恩华的家门,看见厂长的女儿在厨房里爬着个小凳子正写作业。马厂长一家三代,也只住了两间房,人们一下子没了气。那位憋了一肚子气的女职工一把拉住丈夫:“咱走吧,厂长家住的更挤,咱还说什
新中国十大劳模:马恩华,标签:古代名人故事,中国名人故事,http://www.67jx.com1987年,企业经济效益逐步好转,便先盖了4栋职工宿舍楼。1992年厂里原来的职校高中取消了余留教室,马厂长决定将房子腾出给厂幼儿园,使幼儿园托幼从不足300增加到600余名,缓解了职工子女入托难。由于马恩华对职工生活的高度重视,10年中,厂里为职工办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64件,解决了生活上的十大难题,职工年收入从不足500元-跃升到7000元。
住房问题是企业最敏感的问题,在分配住房上,马厂长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呢?随着经济效益的好转,厂里先后盖起36栋家属楼,但仍然僧多粥少。马恩华带头不要新房,一直住在闻厂区四五里外的化纤厂生活区,他主张在分房条例中明文规定:干部工人一个标准,先工人后干部。一次,几名职工为住房困难,合伙到厂长家诉苦,其中一对夫妇憋了一肚子气,事先还准备好了“腹稿”,非要在马恩华家里闹一场不可。谁知,当他们推开马恩华的家门,看见厂长的女儿在厨房里爬着个小凳子正写作业。马厂长一家三代,也只住了两间房,人们一下子没了气。那位憋了一肚子气的女职工一把拉住丈夫:“咱走吧,厂长家住的更挤,咱还说什么?”。其实,按照条件,老马有三次机会可以改善住房状况,但他三次都把可分到的房子让给了工人,直到职代会代表们给他“改条件”硬逼着他,他才在第四次分房时搬进了新居。在这以前,马恩华一家5口三代同室居住化纤厂普通工人住宅楼,房子小儿子睡觉的床尾还要放两个木箱,儿子长身体,一天对父亲说:爸爸能不能把床支长点我好伸腿呀。老马当厂长后,上下班仍是骑着一辆破旧的飞鸽牌自行车,他是近视眼,刮风下雨和晚上下班回家路看不太清,老马遇到不好天气索性停下车来走。就这样骑车上下班,雨里雪里摔了多少次,连他自己也说不清。1992年3月厂里召开职代会,保定市总工会借机搞调查研究,对老马进行民意测验,有359名职工代表参加的无记名投票,有358张选票齐刷刷地填写“优秀”唯一一张弃权,那就是他自己,他说:“够不够格,职工说了最准”,老马赢得了保定棉一厂8000名职工的心。今年省委组织部考察企业班子的结果,马恩华获取103张无记名投票的102张优秀票,一张称职票。马恩华经常收到职工写的合理化建议书,长的千言、万言,有的只短短几行。有封给马恩华的信这样结尾:“给您写这些,只是要尽一名主人之责。”有的职工写道:“不免偏颇之见,但实出爱厂之心。”10年来,全厂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27894条,发明创造2264项,创可算经济效益4349万元。每当马恩华捧着这一封封建议书时,就犹如捧着一颗颗滚烫的心。他感慨地说:“有咱工人这样的热情,这样的支持,企业还愁搞不好吗?”
老马常说:保棉一厂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型企业,在短短的十年里,实现后来者居上,根本原因不是只靠了一个人或几个人,而是靠发挥党组织的作用,靠工人群众主体作用,靠各项工作都能按两手并抓的拍节前进,必须通过党政工方方面面的合力才能实现。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老马特别注意发挥党政工整体的合力,一是坚持党政工联席会制度。即每周一次的厂长办公会议,每周一次的行政例会和每半月一次的生产调度会,都有党政工负责人参加,一同研究,一同布置。二是实现五同步制度。即:计划安排同步,组织实施同步,责任考核同步;检查总结同步;评比表彰同步。三是实行“一岗两责制”,强仳党员行政干部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四是制定了《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管理之中,同经济责任制挂钩,通过抓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把党、政、工、团及所有科室紧紧捆在一起。
房子面前不伸手,票子面前不动心,孩子面前不谋私,用人方面不徇情,生活面前不特殊。这是马恩华的做人原则。作为一个XXXXXX员,他显示了先锋模范的力量,作为一名干部他发挥了以身作则的作用,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
马恩华出生在鸭绿江边,可美丽富饶的三江平原,并没有给他的童年带来金色的梦。父亲靠给别人打工养活全家几口人,幼小的马恩华为了挣钱上学,上山打过柴禾,卖过油条,卖过鱼。是新中国让他读上高中,读完青岛纺织工学院。国家的培养,这个贫苦农家出生的孩子没有忘记。毕业时,他在志愿书上毫不犹豫地填上:“服从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马恩华带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来到保定一棉。他在工厂干过机修工,当过工段长,车间主任。采访中,老工人们提起马恩华泣不成声:“那是一个好人,他不应该得病倒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