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二、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 战后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如e·曼斯菲尔德、m·卡曼、n ·施瓦茨、p·戴维、r·列文、z·格里列希斯等循着j·a ·熊彼特的创新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新技术创新理论。 1、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的“起始点”理论 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p·戴维提出了企业规模“起始点”的理论。该理论是指一个企业要采用一种新技术至少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如果企业规模过小,该种新技术的采用就可能使产品成本提高,竞争力下降,并使盈利减少,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例如一个农场要使用拖拉机耕地、康拜因收割,那么土地面积要有一定的规模,土地面积过少,拖拉机、康拜因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以致产品成本增大,有时倒不如使用人工耕种、收割合算。 p·戴维认为,企业使用某种新技术所需达到的企业最小规模, 必须是使用该种技术后所能节省的劳工费用除使用该种新技术所需负担的年均成本之商,即企业最小规模是使用新技术后所能节省的成本,至少要达到或等于使用新技术所花费的年均成本。因此,要使更多的新技术被普遍利用,就要降低企业规模的起始点,一般
论创新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标签: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http://www.67jx.com二、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
战后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如e·曼斯菲尔德、m·卡曼、n ·施瓦茨、p·戴维、r·列文、z·格里列希斯等循着j·a ·熊彼特的创新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新技术创新理论。
1、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的“起始点”理论
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p·戴维提出了企业规模“起始点”的理论。该理论是指一个企业要采用一种新技术至少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如果企业规模过小,该种新技术的采用就可能使产品成本提高,竞争力下降,并使盈利减少,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例如一个农场要使用拖拉机耕地、康拜因收割,那么土地面积要有一定的规模,土地面积过少,拖拉机、康拜因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以致产品成本增大,有时倒不如使用人工耕种、收割合算。
p·戴维认为,企业使用某种新技术所需达到的企业最小规模, 必须是使用该种技术后所能节省的劳工费用除使用该种新技术所需负担的年均成本之商,即企业最小规模是使用新技术后所能节省的成本,至少要达到或等于使用新技术所花费的年均成本。因此,要使更多的新技术被普遍利用,就要降低企业规模的起始点,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来达到目标:通过使新技术设备更加经久耐用来降低折旧率;通过调整银行货币金融政策来降低利息率;通过提高新技术设备的功能来增加新技术所能代替的劳动力数额;通过降低新技术设备的价格来降低新设备的相对价格。在同一行业中,同样技术条件下,一般而言,企业规模的大小与投资额成正比。因此,企业规模起始点愈小,投资越少,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数量就会越多,从而新技术就愈容易推广和扩散。所以,p ·戴维认为,降低企业规模起始点是推广新技术的一个重要问题。
2、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选择
70年代,经济学家m·卡曼、n·施瓦茨等人从垄断与竞争的角度对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提出了最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类型。
m·卡曼、n·施瓦茨认为,制约和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二是企业规模的大小;三是垄断力量的强弱。因为竞争会使企业不断创新,以便击败竞争对手,获取更多经济利润,因而竞争愈激烈,创新的动力愈大。企业规模会影响创新所开辟的市场大小。企业规模愈大,技术创新所开辟的市场潜力就愈大,因而愈有利于进行创新活动。垄断力量会影响创新的持久性或时间性,企业垄断的程度愈高,垄断力量愈强,在短期内创新愈不易被人模仿,因而创新和模仿就将进行得愈迟缓。
m·卡曼、n·施瓦茨把市场竞争程度、企业规模和垄断强度三个因素综合于市场结构之中来考察,就发现最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的乃是垄断竞争型的市场结构。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规模一般较小,缺少足以保障技术创新的持久收益所需的推动力量;难以筹集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物资条件,同时也难以开拓技术创新所需的广阔市场,因此难以引起较大的技术创新动机。而在垄断统治的条件下,由于缺乏竞争对手的威胁,难以激发出企业重大创新的活力。所以,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既避免了上述两种极端市场结构的缺陷,又兼有二者之优点。因此,垄断竞争型的市场结构是最适宜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的选择
m·卡曼和n·施瓦茨将技术创新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预计可以获取垄断利润的引诱而采取的创新措施,即所谓垄断前景推动的创新;另一类是迫于竞争对手的威胁而采取的创新措施,即所谓竞争前景推动的创新。他们认为,要使社会上的创新活动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这两类创新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如果只有垄断前景推动的创新,一旦企业的垄断实力增强,足以保证垄断利润的获取,创新活动就会衰减甚至停止;而如果只有竞争前景推动的创新,则所有企业都只想做花费成本较小的模仿者,而不愿做花费成本较大的创新者。m·卡曼和n·施瓦茨的这种分析,旨在进一步论证,垄断竞争型市场是最适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类型。
3、新技术的推广和扩散
新技术的推广包括一种新技术在本部门的推广和对其他部门生产技术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其他部门的技术变革两个方面。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e ·曼斯菲尔德对新技术的“推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新技术在同一部门内推广的速度和影响其推广的各种经济因素的作用。为此,他提出了“模仿”、“守成”、“模仿率”、“模仿比率”和“守成比率”几个概念。模仿是指某个企业首先采用一种新技术之后,其他企业则以它为榜样而采用该种新技术。守成是指某个企业首先采用一种新技术之后,其他企业并不继起效仿,而仍使用原有的传统技术。模仿率是指实行模仿的企业采用新技术的速度。模仿比率是指采用某种新技术的企业所占该部门企业总数之比率。守成比率是指不采用新技术而仍使用原有技术的企业在总企业中所占的比重。 e·曼斯菲尔德以模仿率和模仿比率来表示新技术推广的速度,进而研究影响新技术推广速度的各种经济因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