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4)切实维权。同其他有关部门一道,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依法查处拖欠、克扣工资的违法侵权行为,采取集中培训、集中输送、集中管理的方式,做好成批输出的劳务派遣工作,保证了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今年,为在县外务工的民工维权32人次,挽回经济损失23.6万元。(5)大力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通过今年2月份开展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我局专访援助对象658人,免费职业介绍467人,实现就业347人,落实各种补贴22.4万元。7.扎实开展惠民行动 助推就业再就业工作。惠民行动各项工作效果好。今年已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416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721人,就业困难的“4050”人员再就业271人,现有“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1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251户,上级下达的职业介绍和培训等目标任务也超额完成。 二、存在的问题(一)失业保险征收缴难1.单位缴纳2%,没有纳入财政预算,严重影响我县失业保险机制的建立,历年来,我县失业保险累计310多万元,但缴费单位累计欠缴金额达400万元以上,60%以上单位缴纳部分没有到位。2.个别单位认识不到位,扣了职工个
就业服务管理局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安排,标签:学生会部门工作总结,部门工作总结范文,http://www.67jx.com(4)切实维权。同其他有关部门一道,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依法查处拖欠、克扣工资的违法侵权行为,采取集中培训、集中输送、集中管理的方式,做好成批输出的劳务派遣工作,保证了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今年,为在县外务工的民工维权32人次,挽回经济损失23.6万元。
(5)大力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通过今年2月份开展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我局专访援助对象658人,免费职业介绍467人,实现就业347人,落实各种补贴22.4万元。
7.扎实开展惠民行动 助推就业再就业工作。惠民行动各项工作效果好。今年已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416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721人,就业困难的“4050”人员再就业271人,现有“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1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251户,上级下达的职业介绍和培训等目标任务也超额完成。
二、存在的问题
(一)失业保险征收缴难
1.单位缴纳2%,没有纳入财政预算,严重影响我县失业保险机制的建立,历年来,我县失业保险累计310多万元,但缴费单位累计欠缴金额达400万元以上,60%以上单位缴纳部分没有到位。
2.个别单位认识不到位,扣了职工个人部分的失业金也不愿缴,缴费意识浅薄,短期行为突出。
3.缺乏强有力的征缴奖励机制,征缴、清欠、扩面工作十分困难,需要加大征收力度。
4.工作人员少,任务重,承担130多个单位近13000余人的征缴业务,工作联系无交通工具而靠步行,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二)培训工作有待加强,培训质量有待提高。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培训愿望强烈,许多人想学到热门的技术,都认为学到一门热门技术很重要,大部分人都想通过培训达到“多学一门本事”的目的。但是,由于资金投放不足,目前技能培训在专业设置上还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对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培训还不能很好地与企业生产用工需求结合起来,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完全调动起来。真正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往往收费很高,难以承受,而目前得到政府补贴的培训,多是低成本的简单培训。培训项目与生产和服务实际还有脱节现象,还不能满足就业需要。
(三)就业观念有待转变。有的农民难以走出多年来耐以生存的土地,很大一部分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宁愿坐在家里吃底保打麻将,也不愿意走出家门就业、创业,对政府提供的免费培训和免费职介毫无兴趣,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开拓意识,创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资金投入有待加大。一是资金缺乏,投入不足,补贴培训职介经费有限,对开展全县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来说是杯水车薪。目前,有的乡镇还没有将就业服务和培训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二是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在农村基础薄弱,还不适应大批农民工流动就业要求。三是城乡分割和财政分灶吃饭,机制不完善,相关部门配合不密切,以及部门间职能交叉、协调沟通不够。
三、来年工作的打算
(一)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一步广泛宣传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及扶持政策,宣传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典型事例,宣传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失业保险条例》,转变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就业观念,进一步营造关心、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社会氛围。
(二)突出抓好培训和人才资源输出工作。大力举办下岗职工和农民工技能培训班,先培训再输出。一是把创业培训作为来年培训工作新的突破口,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的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把再就业培训工作抓好、抓出成效。二是加强农民工培训。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强化定单培训和高层次技能培训,并建立起学习、考核、发证、上岗“四位一体”管理机制,组织农民通过短期实用技术培训达到单项职业能力标准,提高输出人员的素质,结业后直接输送到用人单位,打造我县人才输出的品牌。三是进一步强化人才输出基地建设,新增劳务输出基地20个。四是加强定单定向培训,直接为县内外大型企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五是抓好人才协作,加强同境内外大型企业、用工基地的联系合作,互通用工信息,同用工单位签定人才输出协议,并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合作关系,建立人才协作和互通信息平台,切实搞好我县的人才资源输出工作。
(三)全面建立健全失业保险体制。一是将失业保险金单位及财政供给单位的国家缴纳部分按文件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定期通过报失业保险征缴情况,把缴费单位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三是利用失业保险调控机制,按照“应保尽保,应发尽发”的原则,发挥其对失业人员补贴、救助、培训等作用,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