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二)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求突破,组建农村合作经济新型组织体系。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关键,以中介组织为纽带,以农产品基地为基础,以经营模式创新、联结机制创新、推进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构建形成龙头企业成群、中介组织成网、生产基地配套、联结关系紧密、带动能力强大的“三位一体”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新体系。一是强化扶持推动力度。再认定扶持一批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对已认定的124家农产品基地,采取分批次、择重点、按项目的方式给以扶持,不断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三大基本要素,构筑带动农民增收的强势载体。二是探索多样化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基地”等多种形式,直接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建立紧密型、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提升农业产业化的整体发展水平。三是逐步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以合同契约的形式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各主体的利益关系。引导农民以土地使用权、
农业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标签:工作总结范文,年度工作总结,http://www.67jx.com(二)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求突破,组建农村合作经济新型组织体系。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关键,以中介组织为纽带,以农产品基地为基础,以经营模式创新、联结机制创新、推进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构建形成龙头企业成群、中介组织成网、生产基地配套、联结关系紧密、带动能力强大的“三位一体”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新体系。一是强化扶持推动力度。再认定扶持一批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对已认定的124家农产品基地,采取分批次、择重点、按项目的方式给以扶持,不断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三大基本要素,构筑带动农民增收的强势载体。二是探索多样化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基地”等多种形式,直接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建立紧密型、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提升农业产业化的整体发展水平。三是逐步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以合同契约的形式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各主体的利益关系。引导农民以土地使用权、资金、劳动力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联合兴办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实现农民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紧密化。
(三)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上求突破,创建农业发展的新支撑。面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的新形势,注重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等方面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一是积极实施“科技兴农”。重点抓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配方施肥与沃土工程、良种工程、植保工程等一系列农业科技工程,着力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每个县(市)区结合各自的主导产业建设1-2个科技示范园,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的主阵地。继续推进农业科技富民工程,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增强农业科技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民。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的,以农业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五大农民培训工程,力争全年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次。三是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加快**农业信息网服务平台建设,在完成市县乡(镇)基础上,着力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延伸,扩大农业信息的覆盖面。四是积极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以发展玉米、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为重点,抓好九大农机化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抓好农机大户和农机中介组织的培育,提高农机服务能力。五是积极改善农业基础条件。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完成土地治理8.45万亩,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3个,共计投资7200多万元。同时,继续做好三期世行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在开发的规模、开发的层次、开发的效益上有新的提高,努力把项目区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
(四)在生态农业建设上求突破,营造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环境。围绕南部山区生态综合治理、北部平原规模化养殖场面源污染整治、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文明生态村建设三大重点,主要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南部山区“农家乐”污染治理工程、太阳能综合利用工程、风能综合利用工程、规模化畜牧养殖场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及文明生态村建设等六大农业生态建设工程,新建3万个生态家园富民户、20个文明生态村,推广2万多平米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修建50套风力发电机组、5座风力提水站,治理污染较重的150家“农家乐”项目和50家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初步在全市形成点、线、片相结合的生态农业建设新格局。规划建设占地60万亩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占地2.5万亩的黄河鹊山龙湖农业景区、占地4.6万亩的九龙涧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园,以此带动全市高效生态农业的综合规模开发,向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协调统一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五)在农村政策落实上求突破,增强农村发展的新活力。一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严格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扶持农民加快发展。强化农民负担监管,重点加强“一事一议”的监督管理,对各项涉农收费进行专项审计,加大涉农案件的责任追究力度,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规范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经营权证书的发放,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促裁试点工作。同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继续深化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广以“会计集中记账中心”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提高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积极稳妥开展化解村级债务试点工作,探索化解的有效方式,建立和完善村集体举债制度,规范举债行为,防止新的不良债务的发生。二是扶贫开发续续强化领导力量、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三个支撑力度,计划全年产业扶贫投入1.2亿元,力争再使9万贫困农民脱贫,全市脱贫人口累计达到近26万人,为到20**年实现“一县十三乡”的全面脱贫、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强化农业综合执法。从源头治理、市场监管、服务指导、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入手,实施“农资产品市场准入、农资产品质量检测、农资打假有奖举报”三项制度,严把种子、农药、肥料、转基因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五个市场”,全过程抓好农资生产、流通、使用各个关口,始终保持农资打假的高压态势,构建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