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围绕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大力推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产业发展。一是抓好信息服务。把市场供求信息、价格信息、科技信息作为重点,通过重点扶持大户和农民经济人,带动和提高广大农牧民对各类信息的接受能力,切实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使其成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二是抓好科技服务。认真做好农业新品种的引进和重大科技项目的推广实施,重点做好高密棉栽培管理、胚胎移植、杏树高产栽培、杏产品深加工、果品蔬菜保鲜贮藏、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科技服务,把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做为农技服务体系的补充,推动科技与市场进一步接轨。三是抓好产销服务。建立健全农产品产销服务体系,组建农副产品产销服务中心,使在带动农户生产、推广新技术、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四是抓好政策服务。认真落实和兑现各项为农服务的政策措施,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五是抓好组织服务。加强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实行“政府搭台、农民唱戏”,加大农业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实行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品牌对外、统一价格出售,发挥规模品牌效应,避免不正当竞争。——因地制宜,突
2017年政府工作总结,标签:工作总结范文,年度工作总结,http://www.67jx.com——围绕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大力推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产业发展。一是抓好信息服务。把市场供求信息、价格信息、科技信息作为重点,通过重点扶持大户和农民经济人,带动和提高广大农牧民对各类信息的接受能力,切实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使其成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二是抓好科技服务。认真做好农业新品种的引进和重大科技项目的推广实施,重点做好高密棉栽培管理、胚胎移植、杏树高产栽培、杏产品深加工、果品蔬菜保鲜贮藏、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科技服务,把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做为农技服务体系的补充,推动科技与市场进一步接轨。三是抓好产销服务。建立健全农产品产销服务体系,组建农副产品产销服务中心,使在带动农户生产、推广新技术、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四是抓好政策服务。认真落实和兑现各项为农服务的政策措施,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五是抓好组织服务。加强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实行“政府搭台、农民唱戏”,加大农业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实行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品牌对外、统一价格出售,发挥规模品牌效应,避免不正当竞争。
——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大力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粮棉单产和品质为目标,在稳定粮食总产的前提下,重点发展品质优良小麦和粮饲两用玉米,统一品种,小麦品种控制在“新冬22号”、“唐山乐639”、“95—7”三个品种,小麦播种面积保持在28万亩左右,单产同比增加3~5公斤,复播玉米面积达到22万亩;棉花生产要继续大力推广高密度种植技术,加快发展中长绒棉,将棉花面积保持在38万亩左右;根据农民种植意向和市场需求,合理发展蔬菜、花生、油菜等经济作物,提高农民收入;继续加大设施农业的建设力度,稳步发展高效日光温室和多功能环保型日光温室,提高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二是继续坚持把主攻畜牧业做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突破口和战略性举措来抓,在牲畜品种改良、养殖技术改进上狠下功夫,加大牲畜疫病防疫力度,优化畜种畜群结构。力争到20**年底,牲畜存栏达到100万头(只)以上,其中适龄母畜存栏达64.16万头只以上;牲畜出栏90.8万头只,黄牛改良3万头,青贮饲料制备能力扩大到75万吨,产肉3.4万吨、产奶3.2万吨、产蛋1万吨,家禽存栏350万只,出栏450万只,进一步完善18个奶牛养殖专业小区,着力扶持和培养养殖大户,力争年底达到7000户;三是进一步加快林果业的发展,继续实施基地化发展战略,在稳定白杏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核桃、红枣为主的果品基地建设,按照规模化、商品化的要求,努力提高果品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年内完成新增果园面积3万亩。四是大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综合项目建设步伐,积极支持龟兹面粉厂、棉麻企业、金谷粮油、亚克西食品有限公司等中小型企业扩大产能,上规模、上档次,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产业群。认真贯彻落实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决定和措施,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对有实力、有带动能力,在农产品流通、加工和科技等方面有成效,真正起到带农户、联基地、接市场作用的龙头企业,予以重奖、重点保护和重点扶持。同时,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再引进1—2家农业龙头企业,壮大农业产业集群。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一是积极争取国债资金的投入,重点做好铜场水库等水利项目的落实工作。积极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项目,力争20**年建成1700座;二是认真落实各项节水灌溉措施,大力推进管水、节水机制创新。积极推广滴灌、微喷等高标准节水灌溉,抓好灌区防渗节水和机井管道灌溉;三是通过拍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放手让广大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参与农业投资开发和经营管理,实行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农村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改善生产条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加强教育引导,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农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利用农广校、文化站等教育阵地,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二是依托工业重大项目和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所创造的发展空间和提供的就业机会,鼓励农民由从事种植业向从事养殖业、林果业转移,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小城镇转移,促进农业人口合理流转;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供需网络,组建劳务输出中介组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牵线搭桥,提供就业信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