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3 武德教育与爱国主义 什么是爱国主义?列宁曾经精辟地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固定下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 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爱 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认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个真理,在全社会发 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国 家尊严为最大耻辱。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纵观武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在军旅还是在民间,都涌现出不少 武林豪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尚品质,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南宋抗 金民族英雄岳飞,幼年时,母亲在其背上刺字“精忠报国”,使他铭刻在心,学文习武,文武兼备。金兵进犯 中原,他率师抗金,收复中原,金兵闻风丧胆。后遭奸臣所害,就义前写下了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满江红 》,以自己的行动,
浅谈武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_英语教学论文,浅谈武德教育与精神文,标签:文明礼仪作文,关于文明的作文,http://www.67jx.com3 武德教育与爱国主义
什么是爱国主义?列宁曾经精辟地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固定下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 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爱 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认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个真理,在全社会发 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国 家尊严为最大耻辱。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纵观武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在军旅还是在民间,都涌现出不少 武林豪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尚品质,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南宋抗 金民族英雄岳飞,幼年时,母亲在其背上刺字“精忠报国”,使他铭刻在心,学文习武,文武兼备。金兵进犯 中原,他率师抗金,收复中原,金兵闻风丧胆。后遭奸臣所害,就义前写下了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满江红 》,以自己的行动,杀身成仁报效祖国和人民。明代武林英雄、爱国名将戚继光用“封侯非吾意,但愿海波平 ”表达了他不为功名的心声。近代武术家霍元甲不甘忍受侵略者的欺凌和狂妄,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使那些 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不敢在中国的武坛上耀武扬威,大振了中华民族的国威。如今,虽然爱国主义的表现形 式与过去不同,但武德教育寓于深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激励广大习武者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的巨大动力。
中华武术发展至今,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全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作为炎黄 子孙,其体现民族精神也包括热爱祖国文化、热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身体力行,广学博揽祖国的传统文化知 识,掌握本领,为宏扬中华武术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如今武术向世界发展迅速,各国武术组织相继成立,洲际武联、国际武联 成员国日益扩大,中华武术已跻身于世界的竞技体坛上,中华民族向世界人民献出一项东方健身术,为全人类 造福。这对于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灿烂的武术文化,树立中华民族昂扬的健康形象,激扬民族奋发 向上的豪情,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提高我国在世界的威望,起着积极的作用,也能达到“以武会友 ”的目的。
4 武德教育与武艺精湛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武术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科学知识。“ 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礼谦和、武技精湛”是新时代武术人才的规格标准。
尚武崇德,德以艺生,艺以德显。武技精湛,是习武者在武术事业上高尚武德的反映,也是从武者敬业精 神的表现。没有精湛的技艺和渊博的知识,从业动机再纯,也难达到理想的成效,还可能误业、误人、误己。 同样,武技再好,武德不正,也可能败坏了武术的门风,成为人民的罪人。只有把武德教育贯穿于技术教学训 练的始终,才能收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最佳效果。
“未曾习武先修德”。开始从事武术学习的人,首先要端正学习目的。要明确学习武术,是为了宏扬祖国 的传统文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掌握本领、增长才干。否则,就没有理想和奋斗 目标,学而无动力,无毅力,显然是学不到真本领的。即便学了一些本事,前途渺茫,无所事事,显不出自身 技艺应有的价值,也有可能失道走向邪路,前功尽弃,徒劳无功。有些人只想学些武术,掌握一两手格斗技术 ,能防身自卫,不受别人欺负,无多大抱负,一旦碰到学习困难,就吃不消,打退堂鼓,半途而废。有些人甚 至是想学点搏斗技术,好在人前显威,持武伤人,或专门干些打架斗殴、扰乱社会治安的坏事,这些人不但学 不好武术,还会走向人民的反面,成为社会的败类。因此,在武德修养中提出“五不传”的要求:人品不端者 不传,人无恒心者不传,不知珍重者不传,心险好斗者不传,轻浮外露者不传。
武技精湛,重在刻苦用功。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据国家不完全统计,可达129个拳种之多,有单练、对练 ,又有集体练,有套路演练,又有对抗实战;有竞技较量,又有传统养生;有现代发展的又有传统古朴的。古 人云:“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又道“场上一分钟,场下百日功”,“练功练武,一辈子受苦”。从基 本功的站桩、踢腿、翻腰开始,到组合、分段的基本技术练习,直至掌握精湛的技艺,哪一桩、哪一件不苦? 武术练功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九”和“三伏”是一年四季最冷和最热的日子,习武者不但要练 出一个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的强健体魄,还要练出坚强的意志品质。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优 秀品质,也是一种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的体现。“不经严冬冰霜苦,焉得梅花放春香”,这是一切 创造人类文明成就者的真理。
“会、对、好、妙、绝”这五字诀是传统武术评品技术高低的一般标准。指的是:学会了不一定对;练对 了未必真是好;练好了还称不上是妙;练到了妙处还未必能称绝。艺无止境,学海无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习武者应当力戒骄傲自满,永远保持一种谦虚好学的态度,对技术要精益求精,要善于博采众家之长。只有 掌握了精湛的技艺,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高精尖”的武术专门人才。
收稿日期:1997—11—03 浅谈武德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_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作文网收集整理 论文网 lunwe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