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综述姓名 陈远方(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410081)摘要:本文介绍了产业的界定问题,以及至今对产业结构划分理论的争论等。我们有必要站在新世纪的高度,重新审视以往的经济理论,以便使它对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更好的理论指导作用。关键字:产业,产业结构一、产业的界定目前, 产业一词的范围主要有“宽”、“窄”两种界定。第一种:“窄”产业, 是指从事物质生产的部门和行业。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文献里, 产业一词就是这种界定。第二种:“宽”产业, 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 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 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著名的“三次产业”划分的思想, 就是“宽”产业的范畴, 第三产业包括了除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产业。此外还有种说法,产业可指政府产业、军队产业、教育与科研产业(含风险投资)、民用工业、军事工业、农业、商业(含对外贸易)、基础设施产业(包括交通运输、邮电、水、煤气、电等)、其他贡献性产业(包括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广告、中介组织、个人服务业等) 9 个部门, 不是指上述产业内部的各行业(例如, 民用工业内的机械工业、冶金
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综述,标签: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http://www.67jx.com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综述
姓名 陈远方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410081)
摘要:本文介绍了产业的界定问题,以及至今对产业结构划分理论的争论等。我们有必要站在新世纪的高度,重新审视以往的经济理论,以便使它对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更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字:产业,产业结构
一、产业的界定
目前, 产业一词的范围主要有“宽”、“窄”两种界定。第一种:“窄”产业, 是指从事物质生产的部门和行业。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文献里, 产业一词就是这种界定。第二种:“宽”产业, 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 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 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著名的“三次产业”划分的思想, 就是“宽”产业的范畴, 第三产业包括了除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产业。此外还有种说法,产业可指政府产业、军队产业、教育与科研产业(含风险投资)、民用工业、军事工业、农业、商业(含对外贸易)、基础设施产业(包括交通运输、邮电、水、煤气、电等)、其他贡献性产业(包括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广告、中介组织、个人服务业等) 9 个部门, 不是指上述产业内部的各行业(例如, 民用工业内的机械工业、冶金工业等, 农业内的种植业、畜牧业等)。这里列举了11 种产业分类, 分为“宽”、“窄”两种产业范畴, 每种分类都具有各自的目的和作用。产业的划分,要服务于一定的分析目的,不同的产业分析可有不同的产业分类法,而不同的分类,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结果会有所差异:而且产业划分和集合往往没有前后一惯的分类准则.
1、“窄”产业分类
就是把产业仅仅看成是物质生产领域所包含的行业或部门, 而不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 共有6 种分类。第一种是按照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 把社会物质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生活资料两大产业部门, 即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第二种是按照产品经济用途不同, 把社会物质生产分为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第三种是按照在工业化过程中各阶段的主导产业群的变化情况, 把社会生产分分为初期工业、中期工业和后期工业。第四种是按照物质生产部门相互衔接的顺序不同, 把社会生产为上游产业、中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第五种是根据产业的生产能力满足需求的状况不同, 把产业划分为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第六种是根据最近一次技术革命的时间划分, 可把产业划分为传统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2、“宽”产业分类
就是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 按不同标准进行划分产业, 它既包括物质生产领域, 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到目前为止, 共有5 种分类。第一种是按照资源要素的密集程度不同, 把国民经济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第二种是按照各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不同, 把产业划分为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第三种是根据各产业处于产业寿命周期的具体阶段不同, 把产业划分为新兴产业、成熟产业和衰退产业。第四种是按照社会分工的发展顺序不同,把国民经济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第五种是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它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产业分类而颁布的, 即《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 把全部经济活动首先分为10 个大项(产业粗分类) , 每个大项下面又分若干个中项(产业细分类) , 每个项下面又分成若干个小项(部门) , 最后, 又将小项分解为若干细项(行业)。由此形成了粗产业——细产业——部门——行业四级分类, 其中每一级都规定有统计编码。[1]
二、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划分法。
现在我们熟悉的三次产业分类法是费希尔和克拉克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提出的,即把产业门类划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这一产业分类方法提出后,得到广泛的认同,并一直沿用至今。可以讲,所有的传统产业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三次产业划分基础上的。因此,其理论贡献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就像任何理论的提出都有其现实的背景,从而具有某种历史规定性一样,三次产业划分的提出也不例外。这种划分法,是以工业时代的产业经济发展为现实背景的,当时,经济发达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还处在以工业化为主导的阶段,其划分的依据是物质生产中加工对象的差异性。也就是,第一产业的属性是取自于自然界;第二产业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其余的全部经济活动统归第三产业。
美国马克卢普-波拉特的四分法:四次产业划分法就是在三次产业划分法的基础上,从服务业中再划分出一个第四次产业(信息业)。美国经济学家f.马克卢普对此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在《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中,考察了信息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了信息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比例,提出了一套测算信息经济规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