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六要忠于职守,不懈怠失职。在领导机关工作,岗位重要,责任重大,来不得丝毫懈怠、懒惰、草率、疏忽,更不能失职、渎职。领导机关干部一点点闪失,往往会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无法估量的损失。领导机关干部一定要有敬业精神,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殚精竭虑地做好本职工作。七要谨慎检点,不盛气凌人。领导机关干部天天工作在首长身边。往往深得首长的信任。如果不谨慎,不检点,很容易显得盛气凌人。如果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再缺乏正确的认识,自觉不自觉地以势压人,就容易使群众反感、厌恶,甚至有损于领导机关及首长的形象。领导机关干部要夹着尾巴做人,“吾日三省吾身”。八要乐于奉献,不追求名利。在领导机关工作,一方面非常光荣,另一方面也非常紧张,相当辛苦。领导机关干部工作任务繁重、庞杂,要经常加班加点,几乎没有节假日,不分上下班,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家庭的事情顾不上。临时性、突击性任务多,大脑神经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工作任务完成得好,很少有人表扬,出了一点纰漏便会遭受来自各方面的责难,有时出力吃苦也不一定落好。面对这些苦处、难处,领导机关干部自己怎么办?应该像江泽民
散谈如何当好领导机关参谋,标签:机关公文写作,行政公文写作范文,http://www.67jx.com六要忠于职守,不懈怠失职。在领导机关工作,岗位重要,责任重大,来不得丝毫懈怠、懒惰、草率、疏忽,更不能失职、渎职。领导机关干部一点点闪失,往往会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无法估量的损失。领导机关干部一定要有敬业精神,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殚精竭虑地做好本职工作。
七要谨慎检点,不盛气凌人。领导机关干部天天工作在首长身边。往往深得首长的信任。如果不谨慎,不检点,很容易显得盛气凌人。如果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再缺乏正确的认识,自觉不自觉地以势压人,就容易使群众反感、厌恶,甚至有损于领导机关及首长的形象。领导机关干部要夹着尾巴做人,“吾日三省吾身”。
八要乐于奉献,不追求名利。在领导机关工作,一方面非常光荣,另一方面也非常紧张,相当辛苦。领导机关干部工作任务繁重、庞杂,要经常加班加点,几乎没有节假日,不分上下班,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家庭的事情顾不上。临时性、突击性任务多,大脑神经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工作任务完成得好,很少有人表扬,出了一点纰漏便会遭受来自各方面的责难,有时出力吃苦也不一定落好。面对这些苦处、难处,领导机关干部自己怎么办?应该像江泽民总书记讲的那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计名利,不讲价钱,无私奉献,甘当无名英雄。”
九要严守机密,不违纪违法。领导机关干部接触和掌握的重要秘密多,保密的责任特别重大,稍有疏忽发生泄漏,就会酿成大错,有时甚至会造成全局性的影响。因此,领导机关干部必须有很强的保密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掉以轻心。
十要接受监督,不自恃特殊。在领导机关工作确实有其特殊性:身份特殊------与领导保持着一般同志所没有的密切关系;工作特殊------在领导直接授权下办公行事,而且能够为领导的决策当参谋;环境特殊------出入基层官兵禁止的领导核心部门。这些特殊性,取决于部队建设的需要,并不是为领导机关干部个人设置的特权。领导机关干部决不能倚仗这种特殊性而当特殊公民、特殊党员,拒绝接受监督。要过好组织生活,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思想情况,自觉征求党组织及同志们对自己的意见,接受党组织的帮助和监督,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经得起党组织和群众的检验。
6.机关干部成才“十字经”
作为一名领导机关干部,要干出点“名堂”来,称得上把"刷子",算得上个人才,我认为最基本的要具备10个字,即:“看、问、思、辩、抄、背、记、写、改、熬”。如果加点语法修饰,可在这10个字前边各加个“多”字,就是:“多看、多问、多思、多辩、多抄、多背、多记、多写、多改、多熬”。
一、多看
“看”,是学习、是接受、是摄取成才信息量的主渠道。中国有句俗语: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看什么?我认为,一是要耐住性子看大文章。诸如江主席“七一”讲话、“5.31”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这些文章大都是整版整版的,有时真有点望而生畏,但你不看就把握不住中央的精神,就缺乏政治上的敏锐性。这就要“逼”着自己,耐着性子,看深看透。二是要静下心来看那些所谓“干巴巴”的理论文章。象社论、评论员文章、理论研究文章等。这类文章抽象概括,难以引起兴趣,须静下心来细嚼慢咽。长年坚持看,思维的层次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三是要提起神来看紧贴中心工作的动态文章,象四个教育、落实《纲要)、贯彻《条令条例)等,这些宣传中心工作的文章,要随时追踪,从全局上把握,并预测下一步的宣传重点。怎么看?一是要挑出来看。一个人一双眼睛,什么都看肯定看不过来,这就要善于“挑”。“挑”就是选择。要从一本书、一张报纸中挑出一篇或几篇,从一篇中挑出一句或几句。有句俗话说“看报看题,看书看皮”。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它的道理。这么多报、这么多版、这么多文章,先抓住题目“略”看一遍,再去重点阅读,是很重要的。二要“串”起来看。诸多报刊集中对一项工作宣传,信息量很大。经常串一串,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重点各不同。三要带着“问号”看。就是要有目的性,带着新情况新问题和这样那样的困惑,然后到书、刊、报中寻求答案,拉直“问号”。
二、多问
有句老话,叫作“学问”。学问学问,学贵在问。多问必定多获。这道理很浅显,但有的同志却不习惯,缺乏问的紧迫感,存有问上级“怕露底”,问下级“怕掉价”,问同级“怕矮人三分”…的想法。要做到"多问",必须从"怕问"中跳出来,确立"不耻下问"的精神、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问就问个明明白白,问个透透亮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