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教育文章优秀教案地理教案高一地理教案大气的热力状况教学设计» 正文

大气的热力状况教学设计

[03-14 18:46:55]   来源:http://www.67jx.com  高一地理教案   阅读:8485

概要: 小结: 1.实验得知,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所以,相对太阳短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2.对流层大气中的H2O、CO2吸收红外长波辐射能力很强,因此,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除极少一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都被对流层大气中的H2O、CO2等吸收,使大气增温。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海拨越高,气温越低,热带高山会有积雪等现象。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结论:天空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时,大气逆辐射更强。 实例:有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度高。 问题:晚秋,寒冬的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人造烟幕能防冻。 综述:地球大气对太阳短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

大气的热力状况教学设计,标签: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复习教案,http://www.67jx.com
    小结:
    1.实验得知,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所以,相对太阳短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2.对流层大气中的H2O、CO2吸收红外长波辐射能力很强,因此,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除极少一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都被对流层大气中的H2O、CO2等吸收,使大气增温。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海拨越高,气温越低,热带高山会有积雪等现象。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结论:天空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时,大气逆辐射更强。
    实例:有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度高。
    问题:晚秋,寒冬的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人造烟幕能防冻。
    综述:地球大气对太阳短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保温效应。那么大气的热力作用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地球表面没有大气又会怎样呢?
    出示课件,以无大气的月球同有大气的地球相比较
    学生自读回答
    教师总结
    学生解释
    举实例说明
    此段也可放在练习中完成
    方法、学法
    讲
    授
    过
    程 (三)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
    1.大气的热力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减少了气温日较差。
    2.大气的保温效应,平均气温为15°C,形成了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条件。
    地面与大气就是这样不断地进行着热量交换,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收入的热量与发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二、全球的热量的平衡
    学生读图,计算地面与大气热量收支状况。
    计算可知,地面和大气的能量收入与支出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全球的热量平衡。
    问题:
    全球热量平衡有什么意义?(使全球多年平均气温比较稳定,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
    2.假如全球热量不平衡会产生什么后果?(全球气候变暖)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导致热量不平衡?我们应该怎么做?
    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破坏臭氧的物质、砍伐森林,使大气CO2增加→气候变暖
    我们应该怎么做,讨论完成。
    学生读图计算。
    学生自读回答
    小结 1.“图”示
    (结合实例,了解大气的热力状况)
    2.“表”示 见课件
    练习 见课件 
    板书设计 大气的热力状况
    1.大气的削弱作用
    2.大气的保温效应
    3.全球热量平衡 
    课件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课文来讲,文字叙述性强,图多,而图示多为静态,文字内容则主要表现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以Flash动画形式出现,能够准确地反映大气的热量传递及变化过程,因此选用了动感较强的Flash5.0进行应用。
    导言以教师谈话的方式导入,然后出示课件进入引言部分,通过对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引入新授课的内容:第一部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削弱作用分别以动画形式(课件3、4、5)进行讲解,之后老师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大气现象(即实例),对几种作用进行分析,训练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讲授的第二部分大气的保温效应先阅读课文,然后以系统联系图(见课件7)进行讲解,最后仍用实例加深理解(实例均以老师口授,未设计到课件中)。
    讲授第二部分全球热量平衡的课件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课件8),需要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及数据来计算完成,然后填入表格完成;再设计几个问题(见课件)加深对全球热量平衡相关知识的理解,小结部分(课件9—10)分别以两种不同图示对大气的热力状况进行总结。使全节知识融于一体。
    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用学过的知识来回答解释大气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上一页  [1] [2] 


Tag:高一地理教案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复习教案优秀教案 - 地理教案 - 高一地理教案

更多《大气的热力状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