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教育文章优秀教案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历史教案-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正文

历史教案-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03-14 16:29:26]   来源:http://www.67jx.com  高一历史教案   阅读:8187

概要:民族资产阶级克服了农民和地主阶级落后的局限,积极推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但其自身具有软弱妥协的局限,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抱有一定程度的幻想,革命纲领缺乏彻底性,无法调动广大人民。这些决定其政治目标不可能实现。民族资产阶级不能胜任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但其革命性值得肯定,它是民主革命可以团结的力量。近代后期应注意问题:1.国共两党关系:A.从20世纪20-40年代,两党关系呈现了由合作到分裂,再次合作到再次分裂的特征。B.制约这些变化的因素有:两党的性质;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环境和各种政治势力的态度。C.从两党性质看是其矛盾斗争的必然性;从关系变化过程看,合作局面主要是中共倡导推动的结果;分裂局面主要是国民党对内独裁,中外反动势力结合的结果;从影响看,合则两利,分则俱伤。2.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败得失的规律和认识:A.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本原因是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得到发挥。而且,党的领导干部和群众能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取得成就说明,

历史教案-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标签:高一历史必修二教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http://www.67jx.com
民族资产阶级克服了农民和地主阶级落后的局限,积极推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但其自身具有软弱妥协的局限,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抱有一定程度的幻想,革命纲领缺乏彻底性,无法调动广大人民。这些决定其政治目标不可能实现。民族资产阶级不能胜任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但其革命性值得肯定,它是民主革命可以团结的力量。
近代后期应注意问题:
1.国共两党关系:
A.从20世纪20-40年代,两党关系呈现了由合作到分裂,再次合作到再次分裂的特征。
B.制约这些变化的因素有:两党的性质;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环境和各种政治势力的态度。
C.从两党性质看是其矛盾斗争的必然性;从关系变化过程看,合作局面主要是中共倡导推动的结果;分裂局面主要是国民党对内独裁,中外反动势力结合的结果;从影响看,合则两利,分则俱伤。
2.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败得失的规律和认识:
A.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本原因是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得到发挥。而且,党的领导干部和群众能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取得成就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B.经济工作失误的原因: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理论根源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逐步否定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
C.经验教训:应该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响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既要防左,又要防右。
3.统一战线的发展及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
A.四次统一战线:第一次是1924.1-1927.7的革命统一战线;第二次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它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第三次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第四次是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它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
B.统一战线是中共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中共在四次统一战线中起突出的领导作用。首先,中共积极倡导和促成统一战线,处于主动地位,起领导作用。其次,统一战线各种力量虽有矛盾,但最主要活动是一致的,这些活动在中共领导下进行。再次,统一战线的目的是为完成革命和建设任务。所以,职工在四次统一战线中均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
4.中共的主要会议:
体现了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策略和方针,也体现一定的时代特点。是中国人民抗争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把握每次会议的时间、内容、作用或影响,在此基础上推延其他相关史实,就较容易掌握中共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历程。
5.注意宏观概括中共在各历史时期的政策措施的基本线索。如:
政权建设方面: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民主专政;抗战时期统一战线性质的"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后人民民主专政。四次统一战线(略)。
土地政策:1931年土地革命总路线;1941年"双减双交"政策;1947年解放区的土改政策;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和调整又经历了土地政策、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步骤。
同时,微观分析这些变化的异同及出现变化的原因。另外,注意抓住各时期社会主次矛盾的演变,来分析中共工作方针和阶级结构、社会结构调整变化的必然性;透过现象看本质,史论结合,深化历史结论,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深入分析中共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利弊得失。


上一页  [1] [2] 


Tag: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必修二教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优秀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