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教育文章优秀教案历史教案八年级历史教案历史教案-三国» 正文

历史教案-三国

[03-14 16:17:12]   来源:http://www.67jx.com  八年级历史教案   阅读:8240

概要: 教师:1、196年,汉献帝从长安西凉军阀手中逃回洛阳,曹操借机发兵洛阳,把汉献帝控制起来,并把他和文武大臣一同劫持到自己的根据地,以许(即后来的许昌)为都城。从此,曹操总揽朝政大权,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2、在用人上,招贤纳士:东汉时期选拔官吏,一是看出身门第,二是看封建道德。曹操则勇于冲破“门第”和“世贤”的框框,他甚至三次发布“求贤”令,公开提出不论门第高低,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的都可以做官。有治国之术的是文臣,有用兵之术的是武将,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大量人才得以重用。3、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利用这些荒地,召募流亡农民,垦荒屯田。屯田农民按军事组织编制起来,几十人一屯,由专管屯田的官员管理,开垦荒地。屯田农民生活较有保障,因此,他们生产积极性比较高。由于实行屯田制,大量荒芜土地得到开垦,曹操的军粮供应就有了保证。展示《官渡之战》图,结合地图讲解:曹操的势力得到发展和强大,逐渐成为北方仅次于袁绍的武装集团。公元200年,袁绍统兵10万抵黄河,企图一举消灭曹操,曹操仅三、四万兵力迎击袁绍。曹操先是声东

历史教案-三国,标签: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http://www.67jx.com

 

教师:1、196年,汉献帝从长安西凉军阀手中逃回洛阳,曹操借机发兵洛阳,把汉献帝控制起来,并把他和文武大臣一同劫持到自己的根据地,以许(即后来的许昌)为都城。从此,曹操总揽朝政大权,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

2、在用人上,招贤纳士:东汉时期选拔官吏,一是看出身门第,二是看封建道德。曹操则勇于冲破“门第”和“世贤”的框框,他甚至三次发布“求贤”令,公开提出不论门第高低,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的都可以做官。有治国之术的是文臣,有用兵之术的是武将,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大量人才得以重用。

3、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利用这些荒地,召募流亡农民,垦荒屯田。屯田农民按军事组织编制起来,几十人一屯,由专管屯田的官员管理,开垦荒地。屯田农民生活较有保障,因此,他们生产积极性比较高。由于实行屯田制,大量荒芜土地得到开垦,曹操的军粮供应就有了保证。

展示《官渡之战》图,结合地图讲解:曹操的势力得到发展和强大,逐渐成为北方仅次于袁绍的武装集团。公元200年,袁绍统兵10万抵黄河,企图一举消灭曹操,曹操仅三、四万兵力迎击袁绍。曹操先是声东击西解了白马之围,又诱敌深入,在延津以己局部优势破敌局部劣势,之后,以生死存亡在此一举的决心,坚守官渡,看清了袁绍远道运粮的弱点,恰有许攸来降,(简介曹操对许攸的欢迎)在关键时刻起了重大的作用,赢了决定性的一步棋:夜袭乌巢,火烧袁绍军粮,使本来就不稳固的袁绍全军动摇。曹操运筹谋略,真是出奇制胜。而袁绍自恃祖上根基深厚,地大、兵多、粮足的优势,以至不可一世。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对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经历了极其艰难的奋战,直到207年获得最终胜利,标志着曹操基本完成北方统一。当他得胜还朝途经勃海边时,留下了这豪情满怀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再看看注解。这一年曹操53岁了,他的壮心是什么?

(学生:南下统一全国)

 

那他将遇到的对手是何许人也?

(学生: 刘备、孙权。学生简介自己对刘备、孙权的认识)

 

展示《三国图》我们先看孙权,他的势力范围在哪?

(学生:长江下游的江南一带。)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优秀教案 - 历史教案 - 八年级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