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生:自满就是王献之满足自己……(一时想不起怎样表达) 师:满足于自己的成绩。 师:谁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生:因为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所以他渐渐的自满起来。 师:你说得真对。这就是故事的起因,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小献之这样的自满对他的成长有帮助吗?那又是一件什么事改变了他呢?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并动笔画一画。www.67jx.com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在这一部分中学习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王献之写了一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没夸他,挺生气的。 师:噢?你怎么知道父亲挺生气的? 生1:他写的字根本就不好,还去炫耀。 师:这也正体现了小献之的什么? 生:自满、骄傲。 师:谁能说说从哪个句子中体现出来了? 生2: 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生2朗读)师:他读得怎样?谁感受到了什么? 生3:他读得很
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全册教案,标签: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67jx.com生:自满就是王献之满足自己……(一时想不起怎样表达)
师:满足于自己的成绩。
师:谁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生:因为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所以他渐渐的自满起来。
师:你说得真对。这就是故事的起因,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小献之这样的自满对他的成长有帮助吗?那又是一件什么事改变了他呢?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并动笔画一画。
www.67jx.com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在这一部分中学习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王献之写了一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没夸他,挺生气的。
师:噢?你怎么知道父亲挺生气的?
生1:他写的字根本就不好,还去炫耀。
师:这也正体现了小献之的什么?
生:自满、骄傲。
师:谁能说说从哪个句子中体现出来了?
生2:
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生2朗读)
师:他读得怎样?谁感受到了什么?
生3:他读得很好,我感受到了王献之的自满。
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生3:他把“满以为”读得较重,突出了语气。
师:说得真好。其实呀这时的王献之确实很自满,这时的父亲可能像生1想的那样生气了。但父亲的做法却出人意料,他把“大”字加了一点,这一点在谁那起了作用呢?
生:在母亲那。
(播放小影片,王献之与母亲的对话,母亲说:“吾儿练字三千日,唯有一点像羲之。”
师:母亲的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此时的王献之还骄傲自满吗?在课文中找一找他的变化。
生:他顿时满脸通红,十分惭愧。
师:父亲的随手一笔在王献之看来似乎很神奇,促使他想到父亲有练字的什么?(秘诀)
师:接下来就要请同学们帮他找找“秘诀”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
师:哪一小组找到了?
生1:我们组找到了。父亲的秘诀就是写完18口大水缸里的水。
生2:我们组也找到了,父亲的秘诀在后花园的水缸里。
师:你们准确的找到了父亲的回答,请你们再想一想,父亲的本意就是让完18缸水吗?如果他把墨汁搅在缸里,然后乱涂乱画,用了水就练会了字了吗?父亲的话暗含着什么意思呢?
(学生再一次到组内集体交流、探究。)
再次交流汇报。
生1:我们组认为不是说写完18口大水缸里的水就会练字,而是说要坚持的练字。
师:坚持不懈。
生2:我认为父亲是让他常练的意思。
师:更是一个“勤”字,勤练。
生3:我认为不是说正好写完18缸水,而是说你要多练。
师:你是说父亲的本意不在18缸这个数字上,而在于他的练字态度上对吗?
(师刚要小结一生急于回答)
师:你还想说什么?
生:18缸水,就是……就是……(不知怎么表达状),就是铁杵磨成针。
师(微笑鼓励):老师知道你已经理解了父亲的话,你用了铁杵磨成针这句话来诠释它的道理。
(鼓掌)
师: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秘诀,那就是想要练好字,就得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板 书:勤学苦练。)
师:其实王献之也找到了秘诀。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大书法家)
创新训练
师:你们认为这个秘诀只是成为书法家的秘诀吗?
生:做任何事的秘诀。
师:看看身边的人或同学有没有人运用上了这个秘诀?
(学生思考了一会儿)
生1:咱班姚璐就用了这个秘诀,她的字写得好,还会写毛笔字,是她勤学苦练的结果。
生2:我挺佩服宫兆臣的,他在学习面积时,为了弄懂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他回家亲自画了一张大白纸,画出了1平方米里的100个小格,知道了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他的这个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师:也值得我学习!(竖起大拇指)
小结:
师:爱迪生说过:天才来自于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汉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