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学校处置应急突发事件工作预案 为了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维护学校稳定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的安全,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学校一方平安,特制定本预案。一、组织领导及其职责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成立西安市第**中学处置应急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副 组 长:(书记) (副校长) (副校长) (校长助理)成 员: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校应急办),负责日常工作。其办公地点设在校办公室。校应急办主任:***(兼)工作人员:***校应急办内设处置应急突发事件小分队。分队长:***成员:略二、工作职责(一)校应急办:1.校应急办负责制定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组织、协调各处、室、年级组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2.负责收集、汇总、上报突发事件信息,分析事件动态,提出应对措施。3.负责学校日常值班和安全
学校处置应急突发事件工作预案,标签:普通教育资料,http://www.67jx.com学校处置应急突发事件工作预案
为了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维护学校稳定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的安全,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学校一方平安,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及其职责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成立西安市第**中学处置应急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校长)
副 组 长:****(书记)
****(副校长)
****(副校长)
****(校长助理)
成 员: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校应急办),负责日常工作。其办公地点设在校办公室。
校应急办主任:***(兼)
工作人员:***
校应急办内设处置应急突发事件小分队。
分队长:***
成员:略
二、工作职责
(一)校应急办:
1.校应急办负责制定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组织、协调各处、室、年级组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负责收集、汇总、上报突发事件信息,分析事件动态,提出应对措施。
3.负责学校日常值班和安全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追踪。
4.协同市教育局维稳办,负责做好本学校政治稳定工作。
5.协同各级公安、消防等部门、负责学校火灾、治安等重大突发事故处理工作。
6.协同市教育局房管等部门负责全校校舍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
7.协同市教育局、卫生防疫部门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卫生防疫等事故的处理工作。
8.在事故发生时,负责事故应急求援的指挥协调,指导工作,学校紧急启动处置突发事件预案,领导小组所有相关成员必须即刻赶赴事故第一现场。
(二)校应急小分队
1.服从校应急办领导,一切行动听指挥。
2.时刻做好应急准备工作,确保突发事件时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3.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措施得力,处置果断。
4.积极教育引导,有效防止事态扩大。
5.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散可聚、可顺不可激、可分不可结”的工作方法,加强正面宣传教育。
6.一旦发生重大事件,以快制快,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应对。立即启动我校《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校内。
三、安全防范
(一)建立校园突发事件监控网络和报告系统
学校各处室、各年级组要选用思想过硬,有责任心的同志兼任突发事件联络员,形成班级—班主任—年级组—各职能部门—校应急办统一协调的组织工作网络和信息反馈网络。
实行24小时值班。校应急办正常工作日值班在校办公室(电话:****),夜间、节假日值班在校值班室(电话:**** ****)。火警电话:119,匪警电话:110,急救电话:120,交通事故电话:122。
学校各安全部位责任人要按隶属关系,必须每日在规定时间内逐级汇总上报安全信息,校应急办应在第一时间将安全信息报送处置应急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请求批示。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师生员工防范能力。
1. 校办公室和政教处要组织广大师生员工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安全生产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传染病预防法》、《陕西省中小学保护条件》和市教育局《校园安全法规》等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
2. 政教处要指导各年级各班参加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动,特别是开展好“安全教育日”和“安全教育周”活动。要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皆知,人人关心的局面。结合实际,确定教育内容,制订实施方案,指派专人负责,落实组织工作。
3. 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根据环境、季节及有关规律,利用安全事故案例进行防范,防火、防中毒、防病、防事故等方面的教育,注重心理疏导,克服心理障碍,做到防患于未然。
4. 各班、各年级组应重点加强对学生进行家庭生活、户外活动、社会生活、交通、消防等安全知识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