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范文网教育教学普通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10-10 22:31:32]   来源:http://www.67jx.com  普通教育   阅读:8706

概要:3、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的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就请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回答:对于一般性问题,就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回答。这样所回答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同学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4、运用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课堂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结题报告,标签:普通教育资料,http://www.67jx.com

3、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的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就请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回答:对于一般性问题,就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回答。这样所回答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同学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4、运用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课堂提问应是师生互问,生生互问。例如:低段教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当学生了解了元、角、分的一些知识后,提出“关于人民币知识还有很多,谁能把你了解到的人民币的其它知识告诉同学们呢?”问题一经提出,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一个学生说:“我知道壹佰元人民币对着阳光看,有条金属线,如果没有是假的钱。”另一个接着说:“人民币印有几种不同的文字,是供少数民族看的。”……学生了解的课本外知识可真不少,有的是教师和成年人都不曾知道的。如果不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表现的机会,岂不太可惜了。

又如:在一次素质教育的研讨会上,一位教师在进行“十几减9、8”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课将要结束时,一位学生问:“老师12—9,2减9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9减2得7,再用10减7得3,所以12—9=3,这样做可以吗?”安静的课堂像被“炸dan”炸了一样,在场的议论纷纷,显然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仅是授课老师没有想到的,就连听课老师们也为之一震。我们的老师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同学,而是高度评价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采用了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时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这种方法不仅合理,而且很有创意。教师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经常在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发展。

5、以“小组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发诱思,鼓励合作,共同发展。

我们深入研究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的指导,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课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建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激励机制。严密组织,加强管理,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发挥个人在小组学习中潜力和管理才能。学习小组的骨干成员不但能把同学很好地组织在一起,还能把握讨论问题的方向,使大家各抒已见,积极参与,提高了教学效率。

比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了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当学生的猜测达到火候时,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观察一组能被3整除的数,发现个位上的数没有任何规律;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也不都是3的倍数,在突破了只看“单个数位的思维定势”后,分小组动手操作讨论探究,教师引导同学们分别用两根、三根、四根、九根火柴棒在数位上摆任意的数,边摆边用计算器计算,同学们从中发现:凡是三、六、九根火柴棒摆出任意数都能被3整除,用二、四、五、七、八根火柴棒摆出的任意数都不能被3整除,这是为什么?经过同学们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摆出的火柴棒根数恰是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而这个数字的和只要是3的倍数的,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反之,就不能被3整除。这正是此类数的特征……,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同学们这样得到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理解得更深刻。

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普通教育普通教育资料教育教学 - 普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