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秋将尽”照应题面“秋晚”二字,这是作词时的真实节令。当此萧瑟凄凉的暮秋,又步步靠近长沙—贾谊当年贬谪所去的僻远之地,怎不使人悲从中来心怀感动,因是集句,我们无法证实词人作此词时正在赴长沙途中,(虽然如此但如果竟连这一点也丝丝入扣的话,那本篇亦堪称“天衣无缝毫发无遗恨”了。)但不管作是词时,词人身处何处,其心中必有与贾傅同“境”相怜之意。“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上文已点出心情“凄恻”矣,此处复以“泪满襟”三字为之作具体的渲染,且藉“英雄二字,明示”凄恻“之人(亦即自己)也非凡夫俗子,见出惺惺惜惺惺,非失路之英雄不能如此伤悼英雄之失路。又藉”长使“二字,更言对贾傅表如此同情者,历代豪杰无不潸然。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今却凭吊古人伤感如此,究竟为何呢?这就逼出了愤懑苍凉的最后一句。“天意高难问”很明显辞是怨天,意实尤人。因为“天”亦可用作人间帝王的代名辞,如帝王之容颜称“天容”、“天颜”;帝王之仪表称“天仪”、“天表”;帝王之视听称“天视”、“天听”;帝王之口谕称“天语”、“天宪”。当然,帝王之心思也就是
杨冠卿_《卜算子·秋晚集杜句贾傅》赏析 翻译,标签:唐诗宋词鉴赏,唐诗宋词下载,http://www.67jx.com“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秋将尽”照应题面“秋晚”二字,这是作词时的真实节令。当此萧瑟凄凉的暮秋,又步步靠近长沙—贾谊当年贬谪所去的僻远之地,怎不使人悲从中来心怀感动,因是集句,我们无法证实词人作此词时正在赴长沙途中,(虽然如此但如果竟连这一点也丝丝入扣的话,那本篇亦堪称“天衣无缝毫发无遗恨”了。)但不管作是词时,词人身处何处,其心中必有与贾傅同“境”相怜之意。
“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上文已点出心情“凄恻”矣,此处复以“泪满襟”三字为之作具体的渲染,且藉“英雄二字,明示”凄恻“之人(亦即自己)也非凡夫俗子,见出惺惺惜惺惺,非失路之英雄不能如此伤悼英雄之失路。又藉”长使“二字,更言对贾傅表如此同情者,历代豪杰无不潸然。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今却凭吊古人伤感如此,究竟为何呢?这就逼出了愤懑苍凉的最后一句。
“天意高难问”很明显辞是怨天,意实尤人。因为“天”亦可用作人间帝王的代名辞,如帝王之容颜称“天容”、“天颜”;帝王之仪表称“天仪”、“天表”;帝王之视听称“天视”、“天听”;帝王之口谕称“天语”、“天宪”。当然,帝王之心思也就是“天意”了。
贾谊的悲剧,乃至包括词人自己在内的一班政治失意者的悲剧,悲就悲在最高统治者们好恶无常,不能真正信用忧国忧民、有真才实学的栋梁之士呵!全篇得此句作结,可谓“图穷而匕首见”了。在“天王圣明兮臣罪当诛”之声不绝于耳的专制时代,词人能够掷出怨怼的匕首,算得上鲜而有之了。
老杜之诗,“沉郁顿挫”。本篇集杜句,吊章法平直起伏不大,不足以当“顿挫”,但因一腔感情汇融其中“沉郁”二字还是做到了的。全词八句中,仅“凄恻近长沙”一句与吊贾谊事有关,原作上句为“贾生骨已朽”。集句吊古,文中须见古人姓字,方为落实,但样的成句最难寻觅。通常,见到这样明标“贾生”这样之句,当如获至宝,决无轻易放过的道理。然而词人创作态度极其严格,他不愿捡这个“便宜”,而破坏整体风骨,舍之弗取,却另从老杜寄赠友人岳州司马贾某的诗中拈出“贾笔论孤愤”句,妙合无垠,如此凑巧真当感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了总之,这首集句词辞情俱佳,笔意两至。集句本首许多局限,仿佛戴打拳戴着镣,抬腿举足,动辄受掣,但即使如此,作者仍能作这样佳作。若非胸有一股浩气,腹有万卷诗书,手有千钧笔力,是断断办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