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
- 下载类型:高三历史试卷
- 授权方式:免费版
- 更新时间:10 22:46:33
- 下载要求:无需注册
- 下载次数:6226次
- 语言简体中文
- 大小:896 KB
- 推荐度:3 星级
《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下载简介
标签:高三历史试题、高三历史月考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 (时问: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右图中的“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术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予•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 夏朝中期“谤木”的没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成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向“谤术”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统治的加强 C.交通工具的发展 D.生产工具的进步 2.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 B.“废井田,开阡陌” C.“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3.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4.右图是韩非子“法、术、势”思想主张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是核心,是“术”和“势”的落脚点 B.“势”是核心,是“法”和“术”的出发点和归宿 C.“术”是核心,“法”和“势”为“术”服务 D.“法、术、势”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君主的权力 5.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m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姓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胙(赏赐封赠)土命氏”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但某一历史时期以后这一方法却戛然而止.它应是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I).唐宋时期 6.有观点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下列言论中,比较完整地表达r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簿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C.“曲民而伸君,曲君而伸天”..., 大小:896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