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原则,紧紧围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坚持均衡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狠抓常规管理,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育科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打造教育名校、名家,力创特色,多出精品,积极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为金石桥镇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二、工作总目标 1、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均衡发展,深化行为,规范教育,争创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2、以“人才强教”为战略核心,以科研为先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型师资队伍。打造教育名校、名家、名师。 3、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以县今年初一跟踪检测为契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进入全县前十强。 4、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大力推广交互式教学。 5、进行加大奖惩力度,千方百计完成职高任务。 6、强化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7、立足课堂教学,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继续进行课程改革。 8、做好计划生育、老年、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充
2017年镇中心学校工作计划,标签:销售工作计划,教师教学工作计划,http://www.67jx.com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原则,紧紧围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坚持均衡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狠抓常规管理,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育科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打造教育名校、名家,力创特色,多出精品,积极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为金石桥镇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工作总目标
1、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均衡发展,深化行为,规范教育,争创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2、以“人才强教”为战略核心,以科研为先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型师资队伍。打造教育名校、名家、名师。
3、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以县今年初一跟踪检测为契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进入全县前十强。
4、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大力推广交互式教学。
5、进行加大奖惩力度,千方百计完成职高任务。
6、强化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7、立足课堂教学,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继续进行课程改革。
8、做好计划生育、老年、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充分发挥各种机构的职能作用。
9、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10、搞好招商引资和“爱心储蓄”工作。
11、完善教学设施,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后勤管理。
12、进一步完善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13、做好机构改革和教师聘任工作。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德育工作
1、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整合学校一切德育力量,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德育工作队伍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加强教师的行为规范教育,做到榜样示范,以身作则。班主任队伍建设要有创新。
3、充分发挥班集体、团组织和学生会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自我评估的机制。进一步发挥家长学
校的作用,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做到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德育工作网络。各班主任必须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召开家长会。
4、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努力拓宽育人渠道。举行各类形式的活动,建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各种无形的约束力规范自己的行为。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学校板报、画廊、黑板报以及校园广播站,培育学校精神,营造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同时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 教学工作
加强过程管理、环节管理,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业效率,严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长效化。教务处开学初制定好详细的计划,做好教学管理的落实和督查,同时对各阶段的教学质量实施过程化管理,加强平时教学情况的抽查验收,要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使我校各科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
1、中心学校对教学常规工作每期不少于两次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同时做好期中、期末评估工作。
2、改进对教学秩序、下堂辅导、教研活动的日常督查形式,提高督查效果;进一步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水平的意见,督促有关教师及时改进教学。
3、完善听课制度,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交流。中心学校领导今年对每名任课教师都要听一堂课。
4、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以县今年初一跟踪检测为契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大力推广交互式教学。
6、加强教研组建设。落实教研教改课题,把备课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确立备课组教学质量责任制,提倡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增强团体精神和协作意识。
7、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必修课程,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同时认真落实减负规定,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8、继续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教务处要统筹安排,责任到人,确保效果。并有计划地进行质量测评,及时通报,及时调整改进。
9、立足课堂教学,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各学科、各年级之中,从而为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构建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