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2、这次抽查的方式是入户登记,抽查时间为工作日,被抽查登记人员大多外出工作,家中大多无人。抽查人员只能利用早上、中午、晚间时间进行入户登记,有的抽查人员在多次入户无果的情况下,采取打电话预约时间、再入户登记的方式进行登记。 3、在抽查人员入户抽查登记的同时,市普办两名工作人员对抽中普查小区的人口普查表的部分信息进行录入,共录入190户普查表,每人用5小时,抽查登记结束前完成了普查表的录入工作,并在抽查结束后对部分抽查表进行了录入,录入177户抽查表,每人用约5小时。为后期抽查数据的处理及与普查表信息的比对奠定了基础。 (三)质量验收 1、每个普查小区配备三名验收人员,其中两名是业务人员,均为其他普查区的普查员或普查指导员,负责验收;一名熟悉当地情况的工作人员,负责工作协调。 2、验收方式:一是到普查小区现场,查看是否有漏房、漏户情况,向当地群众、干部了解本普查小区出生死亡人口情况,耗时三小时;二是对抽中小区所有普查表进行人工逻辑检查,耗时三小时;三是对比普查区登记人口和户籍人口,耗时半小时;四是差错数汇总,差错率计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级综合试点工作总结,标签:计生思想工作总结,社区计生工作总结,http://www.67jx.com2、这次抽查的方式是入户登记,抽查时间为工作日,被抽查登记人员大多外出工作,家中大多无人。抽查人员只能利用早上、中午、晚间时间进行入户登记,有的抽查人员在多次入户无果的情况下,采取打电话预约时间、再入户登记的方式进行登记。
3、在抽查人员入户抽查登记的同时,市普办两名工作人员对抽中普查小区的人口普查表的部分信息进行录入,共录入190户普查表,每人用5小时,抽查登记结束前完成了普查表的录入工作,并在抽查结束后对部分抽查表进行了录入,录入177户抽查表,每人用约5小时。为后期抽查数据的处理及与普查表信息的比对奠定了基础。
(三)质量验收
1、每个普查小区配备三名验收人员,其中两名是业务人员,均为其他普查区的普查员或普查指导员,负责验收;一名熟悉当地情况的工作人员,负责工作协调。
2、验收方式:一是到普查小区现场,查看是否有漏房、漏户情况,向当地群众、干部了解本普查小区出生死亡人口情况,耗时三小时;二是对抽中小区所有普查表进行人工逻辑检查,耗时三小时;三是对比普查区登记人口和户籍人口,耗时半小时;四是差错数汇总,差错率计算,耗时一小时。每个小区的验收,总耗时大约一个工作日。
五、数据处理(由省普办总结)
www.67jx.com
第三部分 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准备阶段 (一)物资准备方面
1、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证件规格较小,不醒目。原先设计的规格是8cm×11.5 cm,建议改为10cm×14cm。
2、普查员专用袋包带短,不能肩背,不方便使用。建议适当增加包带长度,以能够肩背为准。
3、卡通式告示贴统一为a3规格,在平房为主的老居民点或村民点,显得不醒目。建议增大为a2大小格式。
4、《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没有加盖公章,引起部分群众质疑,正式普查时应当加盖公章,增加公信度。
(二)宣传工作方面
(三)公安部门户口资料应用方面
2、派出所提供的分村人口资料,部分因历史上户籍管理和村级变动原因与普查所划分的普查区不一致,需根据住户地址进行再整理,特别是据此整理到普查小区工作量非常大,且误差大。如:这次试点的半岛普查区的户口在十八岗村和蜀山社居委普查区;蜀山经济开发区户籍在卫楼村;新加坡花园城住宅小区户籍分别在卫楼、蜀山社居委;蜀山社居委和十八岗村里还有一些蜀山产业园(非本次试点区域)的户籍人口掺杂。
3、派出所提供的户籍人口错、重、漏的现象较严重,普查员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用在户籍比对上,户籍资料最终的使用率只有40%,得不偿失。
4、同一普查区内有多个集体户时,因无与户主关系项标注,难以归集。
(四)绘制普查小区图、摸底方面
1、普查小区图绘制存在的问题
(1)打印后的普查小区影像底图,地物标不能明确显示,如较窄的道路、较小的房屋等无法辨认,图与现状差距较大、影像像素小、清晰度差,标绘建筑物工作量、难度大。
(2)因区域地形不规则,建筑物密集的普查小区标绘区域空间不够。
(3)部分房屋布局混乱且复杂,无法在底图上标绘,在城区和住宅小区可能问题不大,但在农村和“城中村”影像图没任何作用,实际工作中小区图还是靠手工绘制的示意图。
(4)建筑物为白顶,在影像图上较好分辨,但黑色、红色、绿色屋顶的建筑物基本无法分辨。
(5)部分普查员对普查小区的情况、方位、建筑物分布非常清晰,但不习惯对俯视的影像图的辨认。
(6)利用遥感图和地图绘制系统,对技术和设备配置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会影响到在全国的推广。
2、关于普查小区规模的问题
(1)在普查小区划分时,对城中村内租房户估算不足。从世居户和常住户来看,可能只3-4户,但算上租房户,有可能就可以够一个普查小区了,如蜀山社居委普查区第32小区,在前期测算时上报334户、868人,而实际摸底数为户,462户,1327人,出现“胀区”现象;高层建筑影像图无法判定,也易发生普查小区超规模的情况,本次试点普查小区超规模(180户以上的)的有城中村类5个、整体建筑物类3个。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