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2、调优结构,建设“两带”,夯实“一村一品”发展基础农产品种养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更是一村一品发展、龙头企业培育、主导产业形成的基础。为充分南昌县河港湖汊众多、拥有水面90多万亩、水质优良、具有发展水禽水产的天然优势和区位优势,我县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依托昌东地区农业资源丰富、昌万公路和乐温高速在此交汇的优势,规划建设“金十字”养殖产业带;依托昌南地区农户种植传统和105、316(320)国道交汇的优势,规划建设昌南“银三角”养殖产业带;全力促使全县种养业向两个产业带转移,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区域特色农业块状经济。并从资金、政策上予以倾斜。一是资金倾斜。从20**年起,县财政投入资金200万元,20**年投入400万元,20**年投入600万元,20**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同时将地方财政的扶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资金捆绑使用,用于扶助“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二是在政策上倾斜。对从事种养的专业户在税收、信贷、用电等政策上给予支持,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参与“一村一品”工
我县发展“一村一品”情况总结,标签:工作总结范文,年度工作总结,http://www.67jx.com2、调优结构,建设“两带”,夯实“一村一品”发展基础
农产品种养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更是一村一品发展、龙头企业培育、主导产业形成的基础。为充分南昌县河港湖汊众多、拥有水面90多万亩、水质优良、具有发展水禽水产的天然优势和区位优势,我县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依托昌东地区农业资源丰富、昌万公路和乐温高速在此交汇的优势,规划建设“金十字”养殖产业带;依托昌南地区农户种植传统和105、316(320)国道交汇的优势,规划建设昌南“银三角”养殖产业带;全力促使全县种养业向两个产业带转移,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区域特色农业块状经济。并从资金、政策上予以倾斜。一是资金倾斜。从20**年起,县财政投入资金200万元,20**年投入400万元,20**年投入600万元,20**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同时将地方财政的扶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资金捆绑使用,用于扶助“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二是在政策上倾斜。对从事种养的专业户在税收、信贷、用电等政策上给予支持,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参与“一村一品”工程建设。目前,“金十字”养殖产业带。通过狠抓示范,在20**年塘南百棚养鸭、南新千箱网箱养鳝等4个规模养殖示范基地的基础上,20**年又新建了15个养鸭示范区和5个网箱养鳝示范基地。在示范区和基地带动下,全县养鸭和网箱养鳝发展迅速,仅滨湖乡镇新增养鸭户1245户,养鸭218万羽,同比增长118%;新增养鳝户418户,发展网箱养鳝2.31万箱,同比增长178.2%,全县累计发展养鸭1900万羽,网箱养鳝4.67万箱;并圆满举办了以“振兴鸭产业、富民再创业”为主题的“煌上煌”中国·南昌第二届鸭文化食品节,有效推动了“一村一品”工程发展,全县养殖业专业村发展到25个。“银三角”种植产业带。已形成向塘中洲无公害蔬菜园、黄马金乔园林公司等3个千亩以上的较大规模种植示范基地和2个200亩以上基地,在示范基地的带动下,50亩以上的花卉苗木基地发展到16个、5000多亩,成功举办了三江蔬菜节。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全县蔬菜专业村发展到31个,水产专业村发展到9个,养鸭专业村已发展到14个,养蛋鸭200羽以上的有8957户,养殖肉鸭500羽以上的专业户有763户,养种鸭200羽以上专业户234户,养鸭超百万羽养鸭大乡镇2个。
3、完善流通,调畅市场,拓宽“一村一品”发展空间
开拓市场、搞活流通是拓宽“一村一品” 的发展空间根本所在。我们始终把开拓市场搞活流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大力发展禽蛋市场、蔬菜市场、水禽水产品市场和农贸大市场,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提升市场档次。一是按照“内建市场,外设窗口”的思路,加快县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县外农产品直销窗口建设,做到有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的地方就有专业市场配套,有我县农产品销售的地方就设立专门销售窗口。全县专业批发市场已发展到30多个,煌上煌集团、昌碧米业等龙头企业在武汉、广州、厦门、上海、福州等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窗口”,形成了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良性互动。如小蓝禽蛋批发市场通过建立全国第一家禽蛋类专业性网站,形成了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吸引抚州、赣州、宜春等地区的禽蛋在此集散,日禽蛋吞吐量200多吨,年交易量近14万吨,年交易额达到8亿元,先后被授予“农业部定点市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小蓝禽蛋”名扬全国。二是通过政治上鼓励、政策上优惠、资金上扶持等各种措施,大力培育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延伸“一村一品”发展的空间。如三江蔬菜销售公司,依托三江蔬菜批发市场,由三江蔬菜行业协会副会长黄正华领头组建,年贩运蔬菜超万吨,促进了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
4、壮大龙头,培育品牌,强化“一村一品”示范功能
近年来,我们按照“扶大龙、育新龙、兴小龙”的发展思路,围绕主导产业的开发,区别情况,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一批,招商发展一批,改造壮大一批。运用工业理念和市场手段,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创建品牌,示范和带动农户。重点是突出“四抓”:抓培育。积极引导现有的一般性农业相关企业,打破小富即安的思想,突破家族式经营管理瓶颈,帮助他们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使其逐步成长为龙头企业。抓扶持。本着“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当龙头扶持谁”的原则,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从政策、资金、税收、信贷、土地等各方面给予扶持帮助,促其做强做大。重点培育和扶持的昌碧米业、国鸿实业等2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43.3亿元,创利税2.5亿元,建立生产基地94个,带动农户14.3万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创建了一批如“汇仁”、“煌上煌”、“国鸿”、“昌碧”、“稻香园”、“天禾”“青岚”等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和品牌,“昌碧”牌大米、“利达”牌系列面食、“仙丹”牌皮蛋、“宝珠”牌冬瓜糖丁、“杜鹃”牌前岭银毫等21个品种更是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南新的“金鑫”牌草鱼、鳜鱼、黄鳝等72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定。抓新办。大力招商引资,以南昌现代农业科技为招商主平台,积极争取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县外资本来我县投资农业开发,兴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产业园已有2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签约进园,并有江西益康食品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开工建设,南昌杰夫食品等2家企业正式投产,全县共引进农业项目97个。抓带动。围绕重点产业—家禽养殖业,积极引导、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发展“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的生产经营模型,发展加工,建立基地,延长产品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示范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如江西公氏禽蛋有限公司,每天加工禽蛋20万枚,年禽蛋加工最高达到6000万枚,不但创立了“公氏”禽蛋品牌,而且带动发展了养殖专业户1100多户。还有江西仙丹健康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每天加工鲜蛋120多万枚,年加工4亿多枚,20**年投资3000万元在冈上镇兴建禽蛋生产基地,直接带动了冈上镇养鸭业的发展,形成了东坛养鸭专业村。江西天禾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2100多万元,建立生产基地65000亩,带动农户600户,当地农民从中增收60多万元。同时,随着养殖业和加工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饲料生产、雏禽孵化、兽药销售、禽粪销售、运输装卸、包装和餐饮业等相关行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全县直接或间接参与禽蛋产业的人达到10余万人。已基本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公司+基地+农户”为经营模式的完整的禽蛋产业链,并拥有 “环珠”、“公氏”、“龙昌”、 “仙丹”、“明珠”等10多个禽蛋品牌,禽蛋业已成为南昌县一大品牌产业、特色支柱产业。
下一步,我们就是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65%”的发展目标,按照“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面兴特色养殖”的农业开发思路,紧扣新农村建设和全民创业主题,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推进“两带、两园”建设,千方百计放大能人效应,进一步扩大“一村一品”的品牌效应,大力提高特色产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对水禽、水产、蔬菜等专业村的开发深度,增加产业的聚集度和关联度,促进专业村不断向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