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发展“一村一品” 培植优势产业 打造特色品牌 促进农民增收¥¥县位于赣江、抚河交汇处,东邻进贤,南接丰城,西望新建,北靠鄱阳湖,三面环抱南昌市,区位及交通优势明显,富饶美丽,素有江南“渔米之乡”美称。全县国土面积1683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个省级工业园,255个村委会,2218个村小组,总人口91万,其中农业人口75万人;耕地面积90.23万亩,水面91.5万亩,农业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县把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经济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突破口,立足传统农业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选定产业,调优结构,培育基地,突出龙头,发展能人,注重科技,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工则加工的原则,突出培植水禽、水产、蔬菜、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区域农业特色和品牌,77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50个)专而精、特而优的专业村脱颖而出,其中,蔬菜专业村31个,养鸭专业村14个,水产专业村9个,养猪专业村2个。以池塘养鸭为主的冈上镇东坛村,全村农户338户,其中蛋鸭养殖户达321户,占全村农户数的95%,年产鸭蛋9600吨,年产值5840
我县发展“一村一品”情况总结,标签:工作总结范文,年度工作总结,http://www.67jx.com发展“一村一品” 培植优势产业 打造特色品牌 促进农民增收
¥¥县位于赣江、抚河交汇处,东邻进贤,南接丰城,西望新建,北靠鄱阳湖,三面环抱南昌市,区位及交通优势明显,富饶美丽,素有江南“渔米之乡”美称。全县国土面积1683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个省级工业园,255个村委会,2218个村小组,总人口91万,其中农业人口75万人;耕地面积90.23万亩,水面91.5万亩,农业资源非常丰富。
近年来,¥¥县把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经济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突破口,立足传统农业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选定产业,调优结构,培育基地,突出龙头,发展能人,注重科技,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工则加工的原则,突出培植水禽、水产、蔬菜、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区域农业特色和品牌,77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50个)专而精、特而优的专业村脱颖而出,其中,蔬菜专业村31个,养鸭专业村14个,水产专业村9个,养猪专业村2个。以池塘养鸭为主的冈上镇东坛村,全村农户338户,其中蛋鸭养殖户达321户,占全村农户数的95%,年产鸭蛋9600吨,年产值5840万元,占全村总产值的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50元,其中从养鸭中获得收入达5189元,占人均纯收入的85.7%,如果再加上因蛋鸭饲养而兴起的种鸭饲养、鸭苗孵化、鸭塘养鱼等利润,远高于种植水稻的利润。以规模化和组织化养殖为模式的莲塘镇墨山村,全村有66.5%的农户从事养鸭,拥有鸭棚400余个,养鸭28万羽,大型禽蛋加工厂4个,孵化场2个,全村从事禽蛋生产年收入达400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3.6%,是远近闻名的蛋鸭养殖专业村。三江村传统产业是蔬菜种植,由农户靠着几分自留地开始种菜,到肩挑手提到南昌市走街串巷卖菜,再发展到专业蔬菜贩运,边种蔬菜贩运边种菜,全村97%的农户都从事蔬菜种植,蔬菜面积发展到932.8亩,年蔬菜上市量1865.6万斤,拥有常年从事蔬菜贩运团队5个、120余人,年外销蔬菜10余万吨,销售额8千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三江村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蔬菜专业村。向塘镇剑霞村,全村95%的农户从事蔬菜种植和营销,年种植蔬菜4110亩,蔬菜年产值2100万元,种植户人均收入达4600元。另外,塘南镇和丰村、南新乡东邺村的网箱养鳝,黄马乡徐家村的花卉苗木、冈上镇兴农村的板鸭加工,幽兰镇燕家自然村的的士营运,八一乡北罗自然村的民营建筑,塔城乡刘家自然村的食用菌,幽兰镇程万自然村的米粉加工、幽兰镇涂艾自然村的米糖加工、小蓝邓埠纺织加工、塘南镇梓溪村的虎纹蛙、蒋巷镇北旺村的美国白王鸽等特色专业村发展异彩纷呈,不但亮出了名片、创出了效益,而且已基本形成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
同时,以“一村一品”经济发展为龙头,全县农业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民收入实现新高。2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8元,其中由于发展一村一品经济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432元,占总收入60.7%,同比提高了5.1个百分点。主导产业得到壮大。全县年产优质稻70多万吨,无公害蔬菜60万吨,禽蛋8.8万吨,家禽饲养量3000多万羽,水产品起水量9万多吨,生猪饲养量140多万头,粮食、蔬菜、禽蛋、水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百强县之列,20**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70.2%,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比重达41.1%,分别比20**年提高了9.2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20**年至20**年连续三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20**年荣获“全市养殖业先进县”。种养基地发展迅速。形成了10万吨禽蛋、10万头生猪出口、万亩无公害蔬菜、3万亩特种水产、3千万羽家禽养殖等种养基地,有14个基地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年销售额2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由20**年的28家发展到78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72个产品获得国家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比20**年净增69个),列全省县区第一。流通体系日臻完善。拥有农产品批发市场32个,流通中介组织31个,行业协会6个,年运销经营10万元以上的农村商品经纪人1900多人。
在推进“一村一品”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成立机构,强化领导,提供“一村一品”发展保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一村一品”工程的实施,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成立县“一村一品”工程领导小组,由县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负责工程的建设、指导和协调。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一村一品”工程各项政策措施能够落到实处。二是制定了“一村一品”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发展“一村一品”的政策、目标和措施;县直农口和涉农单位都根据自身工作职能,出台了扶持“一村一品”发展的具体措施,确保了“一村一品”工程顺利实施。三是强化考核。把“一村一品”工程列入年度考核目标,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督查,做到工作有布置、平时有检查、年终有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