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㈣、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优化育人环境。为了建设好“普九”的硬环境,全县中小学咬定办学标准不放松,用足政策,引外援,鼓内劲,上求支持,下抓发动,使全县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1、全面实现学校危房改造目标。我县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强化工程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和工程质量。对危房改造工程严格实行“七统一”的“交钥匙”工程,即统一规划、统一勘察设计、统一招标、统一监理、统一审计、统一申请项目资金拨付、统一组织项目竣工验收。20**年,我县改造b、c级危房36所,消除危房面积2117平方米,改造d级危房18所,消除危房面积23062平方米。新建校舍10560平方米,改扩建校舍14950平方米,大面积改善了全县中小学校的育人环境。2、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我县按照城镇发展要求,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并着手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坚持把调整优化学校布局与重点建设中心校、稳妥发展民办学校相结合,走联村办完小,镇办初中的路子,实现学校建设重心的大转移。三年来,全县撤并生源不足100人的中小学36所,义务教育阶
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总结,标签:工作总结范文,年度工作总结,http://www.67jx.com㈣、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优化育人环境。
为了建设好“普九”的硬环境,全县中小学咬定办学标准不放松,用足政策,引外援,鼓内劲,上求支持,下抓发动,使全县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1、全面实现学校危房改造目标。我县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强化工程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和工程质量。对危房改造工程严格实行“七统一”的“交钥匙”工程,即统一规划、统一勘察设计、统一招标、统一监理、统一审计、统一申请项目资金拨付、统一组织项目竣工验收。20**年,我县改造b、c级危房36所,消除危房面积2117平方米,改造d级危房18所,消除危房面积23062平方米。新建校舍10560平方米,改扩建校舍14950平方米,大面积改善了全县中小学校的育人环境。
2、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我县按照城镇发展要求,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并着手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坚持把调整优化学校布局与重点建设中心校、稳妥发展民办学校相结合,走联村办完小,镇办初中的路子,实现学校建设重心的大转移。三年来,全县撤并生源不足100人的中小学3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原来的112所调整为现在的76所。通过收缩教育资源投放范围,提高了教育资源的配置质量。
3、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20**年,我县投入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项目学校101所(农村中小学91所,城镇中小学10所),项目资金按中央补助三分之一,地方配套三分之二的原则,中央补助80.8
万元,省财政负担48.48万元,县级财政补助64.56万元,项目学校筹措64.56万元。目前,全县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已全部投入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边远农村地区,缩短了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初步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4、全力打造教育品牌。我县不断加大各级学校办学水平的督导力度,按规定每两年组织一次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促进学校不断改善软硬件建设。在此基础上,树立特色品牌意识,建设一批素质教育窗口学校,形成分布合理、示范有力的辐射格局。
㈤落实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安稳可靠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是发展义务教育的关键。为此,我县突出重点,努力做到“五保”。
1、保投入。我县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努力落实教育经费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教育事业费单独列入财政预算,优先安排,坚持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按规定拨付给教育。
2、保工资。按照中央统一规定的工资标准,县委、县政府将教职工工资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列入财政专户,实行银行直达教师工资卡,全县可通存通兑,保证教师工资按月发放。从20**年起,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公务员标准做到五项工资全额发放,年底参照公务员标准增发一次性奖金,县财政每年增加支出300万元。20**年,城区学校教师第五项工资由县财政列支一半,明年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此外,全县公办教职工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全部由财政负担,平均每年财政补贴达540多万元。
3、保安全。全县到目前为止已全部消除原有的d级危房,为避免因危房改造给学校增加新的债务,县财政将维护、改造和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所需经费全额纳入预算,建立危房改造资金专户,除争取中央、省危改专项补助金872万元外,县财政在每年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中按10%的比例用于危房改造。20**年以来,全县共投入危改资金1247万元,累计消除d级危房34418平方米,极大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确保了师生安全。
4、保运转。县财政按照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15元拨款标准,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统一设立中小学公用经费专户,对学校的收费收入和财政安排的公用经费实行统一管理,由教育部门提出使用安排方案,经财政部门审核后足额拨付给学校。20**、20**年,县财政分别列支81.7万元、82.4万元,弥补中小学公用经费,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5、保减债。20**年7—8月,县政府出台了《嘉鱼县化解“普九”债务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化解“普九”债务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五个工作专班和一个督办组,按照“宣传发动、债务清理、债务认定、债务移交、检查验收、债务偿还”六个步骤,先后对八个镇和四所县直学校“普九”债务进行了剥离。全县共认定“普九”债务3571.4万元,占教育总负债的84.28%。同时,依规依法与县、镇两级政府办理了移交手续,制订切实可行的偿还计划。从20**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偿还“普九”债务,并做到逐步增长。各镇视财力状况每年也将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力争三至五年彻底化解“普九”债务。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