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调皮生。为了加速对调皮学生的转化和帮教,学校教职员工与调皮学生结对帮扶,指出缺点,爱心纠偏,真心奉献,激发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流;学校政教处重点帮扶双差生。再其次是学校政教处加强对双差生的管理和帮教。 实行“一对一”重点帮扶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学生,帮助他们改进不良习惯,促进校园风气好转。www.67jx.com二、社会参与,亲情关爱留守学生今年3月,在中心校开学典礼上新街乡党委、政府领导和中心校领导与23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各位领导把书包、文具、钱等物品当场捐赠给了“一对一”帮扶学生,捐赠物品及现金近5000元,此举感动了无数学生和家长,迎得了阵阵掌声。同时,中心小学募集捐款1.2万元,存入教育基金专户,专门解决家庭贫困学生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今年,共解决了50多名学生的实际困难。为了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来关心新街乡留守儿童的成长,小学还通过报社、广播站、电视台报道了新街乡中心校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情况,先后写出留守儿童调研文章、新闻报道共10余篇。《达州晚报》教育新闻版主编张玉池主任了解到新街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后,在乡关工委的邀请下,深入
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标签:工作总结范文,年度工作总结,http://www.67jx.com调皮生。为了加速对调皮学生的转化和帮教,学校教职员工与调皮学生结对帮扶,指出缺点,爱心纠偏,真心奉献,激发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流;学校政教处重点帮扶双差生。再其次是学校政教处加强对双差生的管理和帮教。 实行“一对一”重点帮扶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学生,帮助他们改进不良习惯,促进校园风气好转。
www.67jx.com
二、社会参与,亲情关爱留守学生
今年3月,在中心校开学典礼上新街乡党委、政府领导和中心校领导与23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各位领导把书包、文具、钱等物品当场捐赠给了“一对一”帮扶学生,捐赠物品及现金近5000元,此举感动了无数学生和家长,迎得了阵阵掌声。同时,中心小学募集捐款1.2万元,存入教育基金专户,专门解决家庭贫困学生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今年,共解决了50多名学生的实际困难。
为了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来关心新街乡留守儿童的成长,小学还通过报社、广播站、电视台报道了新街乡中心校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情况,先后写出留守儿童调研文章、新闻报道共10余篇。《达州晚报》教育新闻版主编张玉池主任了解到新街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后,在乡关工委的邀请下,深入新街写出了《我不要这些,我只要爸爸妈妈》的调查报告在达州晚报第5版强力推出。
为了让更多的留守孩子找回亲情、温情,找回自信,在xx市晚报刘成娟副主任和张玉池主任倡导和呼吁下,《达州晚报》先后公开向社会征集、招募爱心妈妈43位与新街乡中心校留守学生接成了对子。在市县教育局、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在乡党委和中心校的精心筹备下,4月27日40名爱心妈妈第一次结对新街小学。近10个爱心集体募捐现金8000余元资助中心校建留守儿童基金,捐赠各类科普读物价值5000余元,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6月1日,20余位爱心妈妈与结对留守儿童共渡六一,集体为汶川大地震死害烈士默哀,爱心爹妈与孩子共同交流,嬉泡温泉,参观了县委、县政府办公驻地和省重点中学开江,极大地融洽和加深了感情,传递了爱心。
三、 加强宣传,正确引导留守学生
今年3月19日,新街乡党委、政府在小学开学典型礼上,4位老同志和乡领导每人拿出200元现金结对帮扶捐赠11名留守儿童,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的士气,融洽了师生感情,贴近了干群关系,深受社会好评。被晚报第5版《开江新街乡真切关爱留守儿童》刊载。随后,新街乡关工委主任刘绍富与新街中心校副校长黄良才多次联系,两次到达州晚报当面商谈向社会征集爱心妈妈事宜,晚报先后大版推出《本报第二批爱心妈妈正式走进开江今天正式向全社会公开招募》(4.9第1版)、《新街中心校为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4.2第5版)、《40名爱心妈妈结对新街留守儿童》(日报4.27第2版)等13篇报道,极大宣传了报道了新街乡留守儿童情况,广泛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踊跃报名献爱心。在晚报的号召下,县妇联积极与新街乡党委和中心校联系,全力配合达州晚报和市妇联这次活动,负责开江爱心人士的报名登记和联系等工作,为4月27日爱心妈妈结对留守孩子情动新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让新街留守儿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帮助,也让新街留守儿童走出了深山,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成材的信心和决心。
四、 整体联动,倾情关爱留守学生
今年,新街乡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1200元捐建图书室1个,挤出3000余元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了帮扶慰问。新街中小学校为留守儿童免杂费、生活补贴等4000余元。乡关工委成员、民政所助理员、财政所所长等成立专门的“关爱小组”,对辖区内的学龄前儿童、在押服刑人员子女和孤儿进行登记帮扶,先后为他们送去慰问金5000余元。动员全乡机关干部和村社干部实行“小手帮大手”结对帮扶200余名,通过定期走访、慰问和座谈,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年十一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