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三、我市发展劳务经济的对策思考1、调整发展思路,在完善劳务政策上下功夫。要树立劳动力优化配置的新理念,从过去重视物质资源开发利用、轻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转变到既重视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又重视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上来,要按照提升产业结构、变“劳务输出”为“劳务产业”的思路来抓劳务经济,使劳务经济实现从宣传发动、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组织输出、就业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一是要提升产业层次。把劳务经济作为一大支柱产业纳入正在编制的“十一五”规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和富民工程,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使其在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高标准的产业层次上发展壮大起来,从而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把劳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二是要出台劳务政策。在认真探索总结的基础上,出台积极的劳务经济政策,从学校招生、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介绍、劳务市场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劳务基地建设、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的培育、务工环境优化、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健全一系列劳务经济政策,并切实构建好四个保障机制,确保劳务经济政策的实施
把劳务经济作为沅江实现超常跨越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标签: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http://www.67jx.com三、我市发展劳务经济的对策思考
1、调整发展思路,在完善劳务政策上下功夫。要树立劳动力优化配置的新理念,从过去重视物质资源开发利用、轻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转变到既重视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又重视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上来,要按照提升产业结构、变“劳务输出”为“劳务产业”的思路来抓劳务经济,使劳务经济实现从宣传发动、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组织输出、就业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一是要提升产业层次。把劳务经济作为一大支柱产业纳入正在编制的“十一五”规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和富民工程,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使其在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高标准的产业层次上发展壮大起来,从而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把劳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二是要出台劳务政策。在认真探索总结的基础上,出台积极的劳务经济政策,从学校招生、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介绍、劳务市场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劳务基地建设、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的培育、务工环境优化、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健全一系列劳务经济政策,并切实构建好四个保障机制,确保劳务经济政策的实施。即:建立组织保障机制,组建市就业局,下设“信息服务中心”、“就业培训中心”和“维权援助中心”,结合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综合配套改革,在新组建的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加挂劳务输出办公室牌子)中,明确专人负责劳务经济工作,村一级设立劳务中介员,形成市、乡、村三级劳务输出工作体系,明确市、乡、村劳务输出组织机构的工作职责,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培训、信息服务和管理工作。建立工作推动机制,在全市上下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劳动部门规划协调,各个部门支持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发挥社会力量、企业中介机构和劳务输出带头人的积极性,带动更多的城乡劳动力就业。建立考核奖惩机制,把劳务经济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培训输出的硬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的硬指标,并制定具体和刚性的考核办法,考核到乡,抽查到人。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市、乡两级财政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对劳务产业给予支持。
2、加强宣传引导,在扩大输出规模上下功夫。一是宣传发动。运用新闻媒体和专题会议大造声势,要使我们的干部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的根本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充分就业,从而顺应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到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上来;要使我们的市民转变思想观念,突破“以农为本”、“以土为本”、“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克服那种满足于基本解决温饱水平,宁愿待在家里吃干饭,不愿出门找活干的保守思想,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把更多的城乡新生劳动力输送到二、三产业中来。二是政策促动。出台优惠政策,对整户外出的农户保留土地承包权,允许自愿、依法有偿转让承包土地使用权,对城镇下岗失业困难家庭人员和农村特困人口实行免费培训。三是典型带动。通过各种会议和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那些“输出一人,全家脱贫,输出一群,致富一村”的典型,力争起到“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3、突出技能培训,在打造劳务品牌上下功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当前,劳务经济已经进入了品牌经济时代,劳务品牌一旦形成,劳务产业也就积累了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增强了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从而大大提高劳务经济效益。据了解,目前在全国劳务市场,经过培训,有统一品牌的务工人员,工资比一般的要高出20%以上。重庆巴南区“石龙技工”、陕西蓝田县“厨师之乡”等劳务品牌走俏全国劳务市场。“安化保安”和“桃江保姆”等本地劳务品牌在全国也很有名气。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扩大劳动力输出规模上下功夫,更要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上下功夫,切实加强劳务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增加培训投入,建立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效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沅江劳务品牌,以品牌抢占市场,靠品牌增创效益。如何打造沅江劳务品牌呢?我们建议市委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认真研究。这里我们谈四点看法:一是以质量打造品牌。要整合资源,将现有的各类培训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把“游击队”整合为“正规军”),组建集团化培训网络(或成立职业培训协会),形成以职业中专为主体的职业教育集团、以劳动技校为主体的技工培训集团,以农校为主体的农民工培训集团,实现全市职业培训和就业信息共享;要规范管理,克服多头管理和管理缺位的现象,职校、技校和农校分别归口教育、劳动和农业部门管理;要调整教学,减少专业设置(每校1—2个专业),增加专业课程,增派专业老师(专业技工),增强学员的动手能力,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学会经营,懂得管理,讲究诚信,遵纪守法。二是以特色打造品牌。要整合行业优势,放大行业亮点,重点支持目前沅江较有影响的电脑、机械、旅游等专业做大做强,做出影响,逐步形成一校一品的格局,打造出以沅江职业中专为龙头,以“技艺精湛,能干肯干”为特色的“沅江技工”品牌,变一般化输出为特色品牌化输出。三是以规模打造品牌。抓住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机遇(全国成立1000个职教中心),积极申报洞庭湖区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工程,同时,坚持扶优扶强,支持那些就业安置好、社会反响好的职业技校做大做强,把洞庭湖区其他县市区的生源吸引过来。四是宣传营销打造品牌。通过新闻媒体、广告牌等多种形式,进行强有力的品牌推介,扩大“沅江技工”品牌的影响,提高务工人员在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努力实现劳务输出的三个转变,即:从自发、盲目分散输出向有组织输出转变,从季节性输出向常年性输出转变,从体力型输出向智力型、技能型输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