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4、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农业设施调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状况调查,开展本次调查收集了我区所辖两个鄂伦春族聚居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基础数据积累,并且汇总相关报表报省民委。(二)民族文化、教育、卫生1、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生活的繁荣与发展我局为组队参加全省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积极准备,派专人负责文艺汇演的所有事宜,全体演职人员积极排演节目,精心地制作录音录像样片,准备服装、道具等项工作。历经近5个月的精心准备,9月1-5日我区代表团一行17人参加了本次汇演,并在汇演中获得了9个奖项。我区代表团分别获得优秀组织奖(13个地市中评出8个优秀组织奖),歌曲《鄂族人民歌唱党》和舞蹈《快乐的鄂伦春族少女》分获声乐类和舞蹈类三等奖,舞蹈《快乐的鄂伦春族少女》和歌曲《山这边山那边》获得优秀创作奖,歌曲《山这边山那边》、《达斡尔人家》、《党的恩情永不忘》获得优秀表演奖。我区代表团表演的舞蹈《快乐的鄂伦春族少女》作为获奖的优秀节目,在闭幕式上进行了汇报演出。2、 指导鄂伦春族双语教学3月,在十八站鄂伦春族乡举办鄂伦春族双语教学
关于民族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情况的报告,标签:规章制度范本,企业规章制度范本,http://www.67jx.com4、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农业设施调查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状况调查,开展本次调查收集了我区所辖两个鄂伦春族聚居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基础数据积累,并且汇总相关报表报省民委。
(二)民族文化、教育、卫生
1、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生活的繁荣与发展
我局为组队参加全省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积极准备,派专人负责文艺汇演的所有事宜,全体演职人员积极排演节目,精心地制作录音录像样片,准备服装、道具等项工作。历经近5个月的精心准备,9月1-5日我区代表团一行17人参加了本次汇演,并在汇演中获得了9个奖项。我区代表团分别获得优秀组织奖(13个地市中评出8个优秀组织奖),歌曲《鄂族人民歌唱党》和舞蹈《快乐的鄂伦春族少女》分获声乐类和舞蹈类三等奖,舞蹈《快乐的鄂伦春族少女》和歌曲《山这边山那边》获得优秀创作奖,歌曲《山这边山那边》、《达斡尔人家》、《党的恩情永不忘》获得优秀表演奖。我区代表团表演的舞蹈《快乐的鄂伦春族少女》作为获奖的优秀节目,在闭幕式上进行了汇报演出。
2、 指导鄂伦春族双语教学
3月,在十八站鄂伦春族乡举办鄂伦春族双语教学国际音标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主要有两个民族乡的教师、乡政府工作人员和乡卫生院医生共26人。并邀请著名学者韩有峰教授讲授国际音标课程,对来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系统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5月在白银纳鄂伦春族乡开办鄂伦春族语言班,由省教育学院特地编写了用国际音标标注的专用教材。此项工作已保送了工作信息
3、对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调研
开展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的调查研究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业设施及社会事业调查,6月由我局会同行署教育局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到呼玛县、塔河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十八站鄂伦春族乡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并形成调研材料,现在针对这项调研结果逐一与相关部门协调,商定后向地委、行署汇报。
4、协调两县上报鄂伦春族医药费核销情况
根据省民委的工作要求,我局协助塔河县、呼玛县对鄂伦春族医药费核销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并且将调查结果同解决鄂伦春族医药费陈欠问题的意见,电传至省民委。
(三)民族语文
1、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抢救、整理鄂伦春族语言,我局积极配合抢救挖掘工作,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预支1万元经费帮助完成整理工作,此项工作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现在前期的语音图像录制工作已经完成,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2、组织参加朝鲜语比赛
8月,省民委举办的全省朝鲜语比赛中,我区选手容获三等奖,全省13个地市的60多名选手参加了比赛。通过组织人员参加这次比赛,很好的贯彻落实了我们党和国家的语言政策,促使全省朝鲜族公民使用朝鲜语的规范化、标准化。
3、开展少数民族语言调研
按照省民委的工作部署,为了更好地了解朝鲜族语言在生活中的应用程度。我局在所辖县区内开展了《朝鲜语言社区调研》,由于朝鲜族人口是1964年后逐步迁入的民族,不是我区世居民族和主体民族,人口仅为1126人,并且受到语言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均以汉族文化为主,没有设立朝鲜族幼儿园、学校等专门的教育机构。所以,大多数青少年都不能够听、说朝鲜族语言;少数中青年人能够听懂但不会说朝鲜族语言;只有年龄在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能够听、说朝鲜族语言,并且,能够运用到生活中进行对话。根据调研的情况已经形成了调研报告报送省民委。
(四)民族干部
1、协作有关部门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
协调有关部门举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我局协调地委组织部、地委统战部、地委党校、地区妇联联合举办了“女、少、非”干部培训班,对来自全区的90名女少非干部进行了为期15天的培训,并由我局派专人为学员们讲授了民族政治课。
2、制定“十一五”少数民族人才规划
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人才是关键。我区开发建设至今,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到20**年底,全区共有少数民族人才1047名,其中,鄂伦春族人才62名。少数民族人才具有本科学历175名,专科学历396名,中专以下学历476名。少数民族人才具有高级职称51名,中级职称263名。少数民族人才35岁以下的有358名,36岁—45岁的有371名,46岁—54岁的有253名,55岁以下的有65名。少数民族人才主要分布于全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群团、事业、企业、个体私营业、乡村等各条战线。虽然我区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在数量上不断增长,但是,就当前少数民族人才数量和素质来讲,还远远不能适应我区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根据今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局制定《大兴安岭地区“十一五”少数民族人才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