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一是全面推进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在全区餐饮企业和学校食堂进一步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评级标准,对监督检查不达标企业坚决降级。努力将全区a、b、c级餐饮单位总数提升到95%以上,提升a、b级餐饮单位所占比例,繁华街道、旅游景点等重点地区消除d级餐饮单位。(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二是加强对中小餐饮业和民俗旅游村(户)食品卫生监管。建立和完善中小餐饮企业监管档案,加强对餐饮企业原料采购、贮藏、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控制,严格防控食物中毒事件。重点查处非法采购、使用劣质食用油和违法使用添加剂、不合格调味品等违规违法行为。深入贯彻《民俗旅游村(户)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在中小餐饮企业和民俗旅游户集中的地区推广热力消毒、集中消毒和“明厨亮灶”和健康证信息公示等制度。(责任单位:区旅游局;配合单位:区卫生局) 三是切实抓好学校、建筑工地食堂和其他集体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工作。严格贯彻《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加强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规范食品及原料采购进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标签: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http://www.67jx.com一是全面推进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在全区餐饮企业和学校食堂进一步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评级标准,对监督检查不达标企业坚决降级。努力将全区a、b、c级餐饮单位总数提升到95%以上,提升a、b级餐饮单位所占比例,繁华街道、旅游景点等重点地区消除d级餐饮单位。(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二是加强对中小餐饮业和民俗旅游村(户)食品卫生监管。建立和完善中小餐饮企业监管档案,加强对餐饮企业原料采购、贮藏、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控制,严格防控食物中毒事件。重点查处非法采购、使用劣质食用油和违法使用添加剂、不合格调味品等违规违法行为。深入贯彻《民俗旅游村(户)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在中小餐饮企业和民俗旅游户集中的地区推广热力消毒、集中消毒和“明厨亮灶”和健康证信息公示等制度。(责任单位:区旅游局;配合单位:区卫生局)
三是切实抓好学校、建筑工地食堂和其他集体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工作。严格贯彻《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加强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规范食品及原料采购进货渠道。监督餐饮企业和食堂健全食品储存、加工和设施、用具消毒的各项制度,严厉打击非法购买、存放和使用亚硝酸盐违法行为,及时排查食物中毒事故隐患。强化建设和施工单位的食品安全责任,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对建筑工地食堂的食品安全负总责。开展对学校周边小零售店、小餐饮店整顿行动。(监管单位:区卫生局;责任单位:区建委、区教委)
(五)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区域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工作。全面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市场流通网、群众监督网“三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地区食品物流配送网点建设。加强对农村集贸市场的规范整治力度,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工商分局、区质监局、区卫生局、区商务局)
二是切实抓好城乡结合部地区的食品安全工作。将永定镇、军庄镇等城乡结合部作为重点监控地区,对生产、经营和餐饮场所加大规范整治力度,严格检查经营证照、加工环境、卫生设施,落实索票索证。加强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周边环境的检查,强化动物产品进京路口管理工作,严厉打击畜禽产品非法绕道闯关、销售未经检疫病死肉以及畜禽产品场外交易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责任单位:区工商分局、区卫生局、区质监局、区农委、区城管大队)
(六)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控的长效机制。
一是倡导“三绿工程”,深入推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食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加快开辟食用农产品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不断提高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产品市场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城乡食品连锁超市、便利店,建设和改造食品配送中心,提高合格食品对社区、山区、偏远乡村的辐射能力。建立和完善鲜肉经营配送体系,加强监管,镇、村经营的猪肉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完善郊区食盐配送体系。实行专车、专人、专线,定点、定线、定时配送到每一个镇村,遏制私盐渗透。(责任单位:区商务局;配合单位:区工商分局)
二是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通过对养殖基地畜禽产品佩戴耳标、脚标等手段,在屠宰和流通环节应用ic卡、rfid等技术,实现对畜禽产品养殖、收购、屠宰、分割、运输、销售等信息的全程追溯。通过推进采用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实施预包装食品溯源。(责任单位: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局、区农委)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