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4、企业的生产成果与企业没有关系,企业缺乏创造的源动力。在旧的国有企业制度下,企业如果亏损,则由国家来补贴,相反,企业也不能支配自己的生产成果,企业的利润必须全部上交国家,企业对生产利润没有任何的支配权利,这种分配生产成果的管理体制,使得企业的创造力消失殆尽,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大大减弱。 以上弊端使得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低下,企业规模和竞争力十分有限,并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企业的生存普遍存在较大的困难,举步为艰,造成了国家的贫穷与落后。因此,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和政府角色的转换和定位是中华民族腾飞路上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www.67jx.com 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历程及政府角色转换所取得的成就 二十几年的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和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以国有产权转让为中心的几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政府的角色与定位有了一定的转变。 1、八十年代初的“放权让利”和扩大企业自主权。主要任务是改革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给企业以适当的自由管理职能,扩大企业的活力。但
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角色的转换和定位,标签:工商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培训心得,http://www.67jx.com4、企业的生产成果与企业没有关系,企业缺乏创造的源动力。在旧的国有企业制度下,企业如果亏损,则由国家来补贴,相反,企业也不能支配自己的生产成果,企业的利润必须全部上交国家,企业对生产利润没有任何的支配权利,这种分配生产成果的管理体制,使得企业的创造力消失殆尽,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大大减弱。
以上弊端使得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低下,企业规模和竞争力十分有限,并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企业的生存普遍存在较大的困难,举步为艰,造成了国家的贫穷与落后。因此,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和政府角色的转换和定位是中华民族腾飞路上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 www.67jx.com
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历程及政府角色转换所取得的成就
二十几年的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和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以国有产权转让为中心的几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政府的角色与定位有了一定的转变。
1、八十年代初的“放权让利”和扩大企业自主权。主要任务是改革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给企业以适当的自由管理职能,扩大企业的活力。但是,这只是一种突破口,企业的经营权仍然根本上归国家掌握,所有的国有企业仍然统称为国营企业,企业的总体经营运行仍然按政府指令进行。
2、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为方向的多种经营方式。试行承包、租赁经营,全民大中型企业实行多种经营责任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成为重要的理论创新,这使得国有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方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工作开始。
“放权让利”和扩大企业自主权以及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主要特征是不触动国有企业的财产权,只是放给企业一定的经营权,企业的主要经营权还是掌握在政府的手里。从本质上说,仍然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改革,只不过有所松动。整个中国社会尤其是政府的思维还没有完全放开,还深受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僵硬观念的束缚,政府的角色仍然是定位在计划经济时代。
为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政府于1983年和1984年实行了两步“利改税”。 但是整个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滞后于微观企业激励机制的改革,计划机制仍广泛发挥作用。这种形式的改革已经体现出中国政府开始转变在经济活动中角色的努力,同时也预示着中国社会关于建设国家的主流思想开始转变。
3、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授予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中,承包经营责任制构成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承包经营责任制又有多种形式,主要形式是两保一挂承包制。但是,承包经营责任制合同的确定是企业与主管部门的“一对一”的谈判。这就使得承包期内短期行为、拼设备、掠夺性地利用资源的情况严重。
这一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特征是国家在保留企业国家所有权的前提下,将企业的经营权完全交给企业,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实行政企分开,积极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角色。但是这一时期的改革也存在很多的弊端:虽然企业也实行股份制经营,实行公司运作,但是在企业的运作管理上,企业的运作充满强烈的行政色彩,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完全是由政府任命的,企业的重大决策权也完全掌握在政府的手中。
4、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党的十四大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此进入了全局性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5、以国有产权转让为中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党的十六大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20**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都是指导这一改革的重要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国有企业在进行公司制改造的过程中,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外,对国有产权进行转让。对一些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将整个企业产权进行转让。
建立国有企业以产权转让为中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因为,在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在企业的所有制上实行全民所有制制度,企业的全部财产所有权完全属于国家,国家不允许其他非国有主体掌握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但是,企业所有权主体的单一性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弊端,国家在某些领域的所有权的退出,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国有企业产权的转让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后壁垒。这一改革的结果可能是国有企业从此不再国有,完成一部分国有企业改革从国有向非国有的转变,从此这部分企业的任何改革都将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了,因此,国有企业产权的转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后形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