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4、充分发挥政府的有效监督。国有企业私有化后,尤其是对于那些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服务的企业,由于其他资本进入后要追求盈利目标,在经营理念上与国有企业会有很大不同,政府有必要保留一定的发言权,因此,处理好政府监管与其他投资者利益保护的问题十分重要。对此,英、德两国的做法是通过协议的方式,对企业管理权的划分做出相应规定,例如英国、德国对于那些非国有控股的企业,国有股东对涉及国计民生或重要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大事项仍具有否决权,日常经营则由战略投资者具体负责。政府对参与受让国有股权的战略投资者也会提出相应的要求,不光是考虑价格、资金实力等,还要提出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规划。www.67jx.com 四、我国国企改革中政府担当的角色定位和对应的职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总体要求是政企分开,政府管行业不管企业。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角色总体应当定位为:国有资产的拥有者和监督者、宏观经济目标的设计和调控者、市场培育和净化者、产业政策和行业法规的制定者、市场执法和监督者、对外贸易开拓者、社会保障维护者。 实行政企分开是国有
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角色的转换和定位,标签:工商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培训心得,http://www.67jx.com4、充分发挥政府的有效监督。国有企业私有化后,尤其是对于那些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服务的企业,由于其他资本进入后要追求盈利目标,在经营理念上与国有企业会有很大不同,政府有必要保留一定的发言权,因此,处理好政府监管与其他投资者利益保护的问题十分重要。对此,英、德两国的做法是通过协议的方式,对企业管理权的划分做出相应规定,例如英国、德国对于那些非国有控股的企业,国有股东对涉及国计民生或重要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大事项仍具有否决权,日常经营则由战略投资者具体负责。政府对参与受让国有股权的战略投资者也会提出相应的要求,不光是考虑价格、资金实力等,还要提出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规划。 www.67jx.com
四、我国国企改革中政府担当的角色定位和对应的职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总体要求是政企分开,政府管行业不管企业。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角色总体应当定位为:国有资产的拥有者和监督者、宏观经济目标的设计和调控者、市场培育和净化者、产业政策和行业法规的制定者、市场执法和监督者、对外贸易开拓者、社会保障维护者。
实行政企分开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角色转换和定位的重要一环。政企分开,就是政企脱钩,企业不隶属于某个政府专业部门,政府只对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追求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企业对国有资产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政府向企业派出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不干预企业的决策、投入、经营的过程,只监督结果。
政府要管行业而不是直接管企业。政府要管行业的规划、政策、法规,即发展方向,产业政策、行政法规,面向各种行业,包括大企业和小企业,也包括国有企业和其他经济成分行业。
政府对企业可实施政权管理。政权管理,是政府管理企业的一般形式,以政府拥有国家行政权力为基础。政权管理适用于社会所有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即社会的所有企业都必须接受政府的管理。
通过以上对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定位分析,笔者认为具体处理我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时,政府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担当培育和净化市场体系的角色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当前还面临着在党的领导下率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国有企业改革又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政府的主要工作,这就决定了我国政府要扮演一种既不同于前苏东国家,也不同于发达国家,更不同于那些具有小国国情的国家的政府角色。作为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与中、长期发展规划,即确定和发挥本国优势,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转换,实现经济增长。而作为体制转轨国家的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经济切入口则应是努力培育市场,完善竞争机制,提高企业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处于这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我国政府,无论是出于“赶超”的压力,还是推进体制转轨的需要,都必须起主导作用,扮演“强势政府”角色。应该有所作为,而不是“无为而治”。我国正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一种由市场力量决定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模式,政府仅对经济行为进行综合宏观调控,一般不进行直接干预和影响,配置资源的主要活动由市场力量决定。简要地说就是政府制定规则,依法行政,企业独立经营。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利用后发优势,政府就必须发挥相当大的作用:有效地控制经济运行,引导产业结构调整,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培育和健全市场体系,净化市场环境;加快市场制度的建设。重点是加快有关立法,强化法律实施;加快社会信用制度体系的建设;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建立相应法律实施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行政性市场分割的不当行为。
(二)担当宏观管理角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充当深谋远虑的战略家,预测未来变化,制定相应的防范风险预案。政府所要做的是企业和市场自身力所不及或不好操作的工作。政府对经济管理的途径应是间接控制法,即利用价格、税收等“无形的手”通过市场、价值规律作用引导企业活动,而不是通过行政命令来直接指导企业的运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市场活而不乱,政府管而不死。政府应该是对宏观经济总量做调节(价格的或是数量的),而不是对微观经济活动做干预。目前,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对投资项目的控制。在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中,单个项目投资是微观问题,是企业、银行的事。政府的宏观调控应该管的是投资总量,制定行之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目前,我国政府所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政府要制定和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法规,使经济稳定运行和高速发展;政府要加强企业完善立法和执法,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政府要反对垄断,保护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良好的市场行为规范等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