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范文网行政后勤企业管理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角色的转换和定位» 正文

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角色的转换和定位

[10-10 22:33:44]   来源:http://www.67jx.com  企业管理   阅读:8902

概要: 回顾二十几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已经取得的成就是,国家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樊篱,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国民经济增长突飞猛进,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这些成果都应归功于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定位和努力。但是,伴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政府的角色转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并制约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政府作为国有资产产权代理人的特殊身份使其仍保留干涉企业运营的权力,以使各企业的运作服从政府的行政目标而不完全是资产所有者的目标,这也是通常所说的企业政策性负担还没有减轻,政企分开仍然不彻底,在行政上存在着对企业的“超强控制”。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虽然表面上采取董事会聘任总经理,并且进行监督。但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国有控股公司受到党和行政上的影响,实际上是翻牌公司,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政府应担当的角色与定位进行分析,并力图改变当前的不利局面,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www.67jx.com 三、政府角色定位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一)政府角色定位的理论分析 在国有企业改

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角色的转换和定位,标签:工商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培训心得,http://www.67jx.com

    回顾二十几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已经取得的成就是,国家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樊篱,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国民经济增长突飞猛进,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这些成果都应归功于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定位和努力。但是,伴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政府的角色转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并制约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政府作为国有资产产权代理人的特殊身份使其仍保留干涉企业运营的权力,以使各企业的运作服从政府的行政目标而不完全是资产所有者的目标,这也是通常所说的企业政策性负担还没有减轻,政企分开仍然不彻底,在行政上存在着对企业的“超强控制”。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虽然表面上采取董事会聘任总经理,并且进行监督。但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国有控股公司受到党和行政上的影响,实际上是翻牌公司,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政府应担当的角色与定位进行分析,并力图改变当前的不利局面,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www.67jx.com

    三、政府角色定位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一)政府角色定位的理论分析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关于政府的角色定位理论界有两种观点比较盛行:

    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应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企业不能退出竞争性行业,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控制国家经济。主要观点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要以公有制主体作为保障,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必须坚持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认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认为产权清晰的企业法人财产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模式;股份有限公司制是国有企业改造的主要方式;国有企业不能退出竞争性行业,应保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性质。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及利用国有经济在实行发展中国家的赶超战略目标中所具有的某种优势,政府具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国有经济必须保持对国民经济一定的控制力。

    第二种观点以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为依据,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应突破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体和控制地位的传统所有制观念,完全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国家没有必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这种观点认为:明晰产权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关键,现代企业中的法人产权应当是是明晰的,它由公司决策机构即法人代表机构拥有,公司法人依法拥有对公司财产的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全民所有产权不是自然人产权,股份制国有企业中国家股由谁代表是不清楚的,保持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仍然是公有制性质,必须让国家股占控制地位,这样作为国家股的政府代表必然控制董事会,法人产权无法独立于原始产权。为此,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行业。因为只有“经营型”企业私有化,其产权才能真正明晰,才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国民经济才能既在微观上保持效益,又在宏观上保持总量平衡。

    笔者以为第一种观点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论述,是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角色在改革中转换和定位的重要理论依据。改革不是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是渐进式的。这就是说,它不是在政权发生更迭的条件下急速地进行,而是在原有的执政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逐步实现。因此,国有企业改革中公有制主体地位应该坚持,政府有必要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这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经济必须占主体地位,特别是在现阶段必须探索实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政府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我国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家经济需要政府实施调控的地方还很多;宏观经济离不开政府指导和干预,政府也不能失去对国家经济的控制力。后一种观点在实际操作中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意识形态上很难令人接受,涉及到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一个国家的政府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调控的地位和影响问题,有很大的政治风险。俄罗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就曾经尝试了这种模式,但以失败告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企业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培训心得行政后勤 - 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