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学教语文随想 钟旅安 一、语文情节 年逾古稀的田本娜教授,方方的脸庞,眉宇间透着英气,京腔京韵,脱口处字字珠玑。她从教于天津师范大学,是名冠京津的汉语言学家。她的一句口头禅,语文教师要有语文情结。 田先生的一生都在实践着自己的思想。鲁迅评价太炎先生的话,同样适用于她。“用国粹(汉语)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 她说历史往往被遗忘,而这次天津会议却并没有忘记历史。探寻新方法,不要完全丢弃老方法。老方法能给你有益的启示。 过去的百年,汉字的际遇是由危机到复兴。汉字声誉的提高是缘乎以下三点:(一)汉字输入了电脑(功在王永民的“五笔字法”),(二)规范汉字的法规(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三)识字方法的改革(分散法、集中法和猜想法等)。 全世界3000种文字,以每年近60种的速度消亡,这提醒着:识字教学要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也使文化趋同化,因此民族化弥足珍贵。“民族的”(是指有独自特色体系有活力和开放性)才是“世界的&rdq
学教语文随想,标签:四年级语文工作计划,五年级语文工作计划,http://www.67jx.com学教语文随想 钟旅安 一、语文情节 年逾古稀的田本娜教授,方方的脸庞,眉宇间透着英气,京腔京韵,脱口处字字珠玑。她从教于天津师范大学,是名冠京津的汉语言学家。她的一句口头禅,语文教师要有语文情结。 田先生的一生都在实践着自己的思想。鲁迅评价太炎先生的话,同样适用于她。“用国粹(汉语)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 她说历史往往被遗忘,而这次天津会议却并没有忘记历史。探寻新方法,不要完全丢弃老方法。老方法能给你有益的启示。 过去的百年,汉字的际遇是由危机到复兴。汉字声誉的提高是缘乎以下三点:(一)汉字输入了电脑(功在王永民的“五笔字法”),(二)规范汉字的法规(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三)识字方法的改革(分散法、集中法和猜想法等)。 全世界3000种文字,以每年近60种的速度消亡,这提醒着:识字教学要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也使文化趋同化,因此民族化弥足珍贵。“民族的”(是指有独自特色体系有活力和开放性)才是“世界的”。保护并发展汉字文化,就是保护和发展中华悠久的民族文化。 田本娜说了汉字的故事和自己“文革”的一段故事。 到香港开笔会,田教授在街上问路,因方言不通双方无法交流,她写出几个方块字,结果搞通了。田先生才理解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历史功绩。进而联想到推广普通话的现实意义。接下来是王蒙的故事。同时也喜欢汉字文化罢。 一位南斯拉夫留学生发现“钱”和“情”这两个字的构造很有意思。若拆开重组是不可能的。“金”跟“心(忄)”说不上话,“心(忄)”和“戋” 组合亦不成体统。“金”属这无声的世界找不到有情(“心”)的世界,世界就是这样矛盾统一。“无声”与“有声”却可以在监狱里相安无事统一起来。“为钱”或“为情”而犯罪,人生多么悲凉。西方的悲观哲学思想,很容易地在方块字中找到根据。于是那留学生感叹:“汉字真乃奥妙无穷。” “文革”时红卫兵批斗田先生,拿她的著作开刀。惟有谈汉语识字的几篇论文,找不出“纰漏”。十年之后当年的学生说:“田老师,我们花费了三天时间,也找不出那文章的毛病。” 田本娜笑了。她愈发钟情于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了。 田先生呼吁:文化人应树立语言的荣辱感。作家说痞子话、教师当“白字”先生,竟恬不知耻。主持人语言素养不高。种种淡化语言的倾向屡有发生、甚至很流行,同志,要“知耻而后勇”。 73岁的田本娜老人做起报告两个多小时,话间多次咳嗽,主持人劝她休息一会儿,她说慢性咽炎,职业病,没有什么。 她说,汉字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应该珍惜。辛亥年间,剪辫子显得革命;如今信息时代,平台、整时髦得合适。孩子们会熟练使用鼠标,能否对汉字失去书写能力?动画、言情泛滥,孩子能否具备阅读习惯?田先生虞虑不已。 她对与会者说,语言文字是我们立身安命的圣土,热爱她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 报告时,田本娜女士眼皮频繁地跳,是帕金森症,还是为讲座休息不够所致?就要过教师节了,我们为田先生祈祷,祝愿田老师健康长寿!也祝愿她所热爱的事业如日中天! 二、名师语录 (一)上海语文特级教师马 老师引用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明日之学校》说:其实,我们对孩子是一无所知的。卢梭让我们教师,要尽量去发现孩子的“天赋”,因此,马老师悟得了教师的教学起点问题。 A、起点应是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上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之上的,上常态课,说心里话,可是多数教师都是定位在自己的“阅读经验”之上的,要重视学生的原始理解; B、教参在任何时候都只是“教学参考”,教参不能成为你最后的武器; C、依据专家的解读来设计教学目标也是不好的。真正的教育是人的教育,适合学生心理和智能及情感发展的,才能算是有效的教育。 由此看来,起点过高、过大和过远都是不好的。要依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对这“文本”的认知特点,学生读这文本的心理感受是什么呢?要给学生阅读、思考、提问题的时空;学生——教师——文本这三者的统一的最大值,就是教学的最佳状态。把舞台给学生,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是非常需要的。马老师事先让郑州一中一年级实验班40个同学阅读《药》第三部分,学生提出了85个问题,然后马老师就抓住了众茶客一致认为夏瑜是“疯了”这一“发现”来讨论教学,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