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4)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5)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6)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五、布置作业1、某县农民1997年~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况如下:1997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1998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1999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50元;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2、某地2009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月份一二三四五六平均气温℃3510162228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六、板书设计折线统计图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2009年1月制探究活动看图编故事活动目的1、了解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活动过程1、学生根据个人的理解,自编故事.2、利用数学活动课的时间,组织一次“故事大赛”.3、师生共同评选“数学故事大王”.活动题目如下图是一张某居民区水箱水位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的变化情况编一段这个居民区的故事.参
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标签: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六年级数学教案下载,http://www.67jx.com(4)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5)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6)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
五、布置作业
1、某县农民1997年~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况如下:
1997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1998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1999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50元;
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
2、某地2009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五
六
平均气温℃
3
5
10
1622
28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
六、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
2009年1月制
探究活动
看图编故事
活动目的
1、了解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活动过程
1、学生根据个人的理解,自编故事.
2、利用数学活动课的时间,组织一次“故事大赛”.
3、师生共同评选“数学故事大王”.
活动题目
如下图是一张某居民区水箱水位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的变化情况编一段这个居民区的故事.
参考答案
根据统计图的曲线变化情况,可以编出各种故事,如:8点钟居民们都开始洗菜、洗车等,是个用水高峰期,因此统计图上水位开始下降.9点到10点用水的人越来越少,水箱开始放水进来,因此10点钟水又满了.11点时水箱的水位变成0,可能是水箱破了,水都漏光了.
活动说明
这个活动没有标准的答案,只要学生能够说出道理,就可以算好故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讲述:拆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教师提问: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二)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平均气温(℃)
2
5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师讲述:制拆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2.制作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提问: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