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7)两个劣弧之和等于半圆()(8)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 (主要理解以下概念:(1)弦与直径;(2)弧与半圆;(3)同心圆、等圆指两个图形;(4)等圆、等弧是互相重合得到,等弧的条件作用.) (四)应用、练习 例1、已知:如图,AB、CB为⊙O的两条弦,试写出图中的所有弧. 解:一共有6条弧. 、 、 、 、 、 . (目的:让学生会表示弧,并加深理解优弧和劣弧的概念) 例2、已知:如图,在⊙O中,AB、CD为直径.求证:AD∥BC. (由学生分析,学生写出证实过程,学生纠正存在问题.锻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实践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积极主动获得知识.) 巩固练习: 教材P66练习中2题(学生自己完成). (五)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做出总结: 1、本节所学似的知识点; 2、概念理解:①弦与直径;②弧与半圆;③同心圆、等圆指两个图形;④等圆和等弧. 3、弧的表示方法. (六)作业 教材P66练习中3题,P82习题l(
圆,标签: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九年级数学复习教案,http://www.67jx.com(7)两个劣弧之和等于半圆()(8)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
(主要理解以下概念:(1)弦与直径;(2)弧与半圆;(3)同心圆、等圆指两个图形;(4)等圆、等弧是互相重合得到,等弧的条件作用.)
(四)应用、练习
例1、已知:如图,AB、CB为⊙O的两条弦,试写出图中的所有弧.
解:一共有6条弧. 、 、 、 、 、 .
(目的:让学生会表示弧,并加深理解优弧和劣弧的概念)
例2、已知:如图,在⊙O中,AB、CD为直径.求证:AD∥BC.
(由学生分析,学生写出证实过程,学生纠正存在问题.锻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实践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积极主动获得知识.)
巩固练习:
教材P66练习中2题(学生自己完成).
(五)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做出总结:
1、本节所学似的知识点;
2、概念理解:①弦与直径;②弧与半圆;③同心圆、等圆指两个图形;④等圆和等弧.
3、弧的表示方法.
(六)作业
教材P66练习中3题,P82习题l(3)、(4).
第三、四课时圆(三)——点的轨迹
教学目标
1、在了解用集合的观点定义圆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了解轨迹的有关概念以及熟悉五种常用的点的轨迹;
2、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3、提高学生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熟悉。
重点、难点
1、重点:对圆点的轨迹的熟悉。
2、难点:对点的轨迹概念的熟悉,因为这个概念比较抽象。
教学活动设计(在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中完成教学目标)
(一)创设学习情境
1、对“圆”的形成观察——理解——引出轨迹的概念
(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
观察: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的点的集合;(电脑动画)
理解:圆上的点具有两个性质: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的长r);
(2)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的点都在圆上;(结合下图)
引出轨迹的概念:我们把符合某一条件的所有的点所组成的图形,叫做符合这个条件的点的轨迹.这里含有两层意思:(1)图形是由符合条件的那些点组成的,就是说,图形上的任何一点都符合条件;(2)图形包含了符合条件的所有的点,就是说,符合条件的任何一点都在图形上.(轨迹的概念非常抽象,是教学的难点,这里教师要精讲,细讲)
上面左图符合(1)但不符合(2);中图不符合(1)但符合(2);只有右图(1)(2)都符合.因此“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
轨迹1:“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研究圆是轨迹概念的切入口、基础和关键)
(二)类比、研究1
(在老师指导下,通过电脑动画,学生归纳、整理、概括、迁移,获得新知识)
轨迹2: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轨迹3:到已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三)巩固概念
练习:画图说明满足下列条件的点的轨迹:
(1)到定点A的距离等于3cm的点的轨迹;
(2)到∠AOC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3)经过已知点A、B的圆O,圆心O的轨迹.
(A层学生独立画图,回答满足这个条件的轨迹是什么?归纳出每一个题的点的轨迹属于哪一个基本轨迹;B、C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或带领下完成)
(四)类比、研究2
(这是第二次“类比”,目的: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螺旋上升.这次通过电脑动画,使A层学生自己做,进一步提高学生归纳、整理、概括、迁移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