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课文1、朗读,整体感知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1、朗读《我爱这土地》,体会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诵这首诗? 2、朗读、品味诗句,概括艾青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对象是哪几个?核心是什么?为什么在描述对象前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 4、“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象征了什么?诗人对这些意象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就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质疑探究(重在读)。3、指导学生寻找背诵思路,快速背诵课文 有感情地朗诵(比赛)四、拓展阅读 进一步探究:诗人为什么会有这么炽烈的为祖国而献身的爱国热情?赏析诗歌《给战斗者》(节选)、《假使我们不去战斗》 五、综合创新、产生新疑 指导学生以“假如我是……”开头,写一段诗,注意分节和分行,尽可能用一些意象来表达情感。 [参考教案]乡愁一、情境导入二、交流课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识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课文1、朗读,整体感知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1、《乡愁》一诗是撷取了哪些意象抒发情感的?有什
九(下)语文第一单元备课指导,标签: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http://www.67jx.com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课文
1、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1、朗读《我爱这土地》,体会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诵这首诗?
2、朗读、品味诗句,概括艾青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对象是哪几个?核心是什么?为什么在描述对象前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
4、“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象征了什么?诗人对这些意象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2、就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质疑探究(重在读)。
3、指导学生寻找背诵思路,快速背诵课文
有感情地朗诵(比赛)
四、拓展阅读
进一步探究:诗人为什么会有这么炽烈的为祖国而献身的爱国热情?
赏析诗歌《给战斗者》(节选)、《假使我们不去战斗》
五、综合创新、产生新疑
指导学生以“假如我是……”开头,写一段诗,注意分节和分行,尽可能用一些意象来表达情感。
[参考教案]
乡愁
一、情境导入
二、交流课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识
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课文
1、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1、《乡愁》一诗是撷取了哪些意象抒发情感的?有什么特点?
2、所有的文学创作都要讲究形式美,诗歌尤其如此。《乡愁》一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乡愁》诗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前后四次重复,这样有什么好处?
4、《乡愁》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诵读时应如何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朗读节奏?
2、就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质疑探究(重在读)。
3、指导学生寻找背诵思路,快速背诵课文
有感情地朗诵(比赛)
四、拓展阅读
赏析其它乡愁诗,如:席慕容的诗《乡愁》、舒兰的《乡色酒》
五、综合创新、产生新疑
选择自已最拿手的方式来演绎这首诗(读诗、唱诗、讲诗、问诗)
2、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朗读时把握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盼望的感情变化,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理解“残损的手掌抚摸广大土地”这一想像在全诗中的线索作用及由此产生的丰富的想像。
教学设想:
1、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品读、析读中把握诗歌的内涵。
2、适当介绍戴望舒写作这首诗的背景(被捕狱中)。
3、指导学生找一找诗的线索、找一找冷色调和暖色调的词语。
[参考教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情境导入
二、交流课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识
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课文
1、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1、将这首诗分成二个部分,并说说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2、两部分是如何构成鲜明的对比?
3、如何理解诗人有”残损的手掌抚摸“广大土地”?
4、举例说明诗人在想像中充分融入多种感觉经验有什么好处?
5、诗人“用残损的手牚”“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按怎样的顺序展开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6、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的含义。
2、就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质疑探究(重在读)。
3、有感情地朗诵(比赛)
四、拓展阅读
戴望舒《狱中题壁》、闻一多《七子之歌》
五、综合创新、产生新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