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接下来的过程呢,就是欣赏声乐作品《松花江上》。首先是播放歌曲,让学生有个完整的体验。接着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简单地讲讲9·18日军突袭东北、沈阳,致使东北三省沦陷,东三省的人民流亡关外,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的悲苦怨愤之情。以及作者张寒晖谱写作品的过程。通过这样的介绍,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中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就让学生探讨:这首歌曲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内容的?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这样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在整体把握了音乐作品之后,就进行下一环节: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及音乐表现。这里主要是从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基本层次去分析,而每一个层次,都分别从歌词内容和音乐要素方面进行体验。比如说第一层次:怀故。学生通过朗读歌词,可以体会到作品采用了描写家乡的美丽富饶方法来诉说,再加一声“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悲凄之情不堪忍受!www.67jx.com而音乐要素方面,可以听出是由两
高一音乐说课 这个世界的音乐,标签:高中音乐说课稿,音乐说课稿,http://www.67jx.com接下来的过程呢,就是欣赏声乐作品《松花江上》。
首先是播放歌曲,让学生有个完整的体验。
接着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简单地讲讲9·18日军突袭东北、沈阳,致使东北三省沦陷,东三省的人民流亡关外,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的悲苦怨愤之情。以及作者张寒晖谱写作品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介绍,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中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然后就让学生探讨:
这首歌曲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内容的?
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
这样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在整体把握了音乐作品之后,就进行下一环节:
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及音乐表现。
这里主要是从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基本层次去分析,而每一个层次,都分别从歌词内容和音乐要素方面进行体验。
比如说第一层次:怀故。
学生通过朗读歌词,可以体会到作品采用了描写家乡的美丽富饶方法来诉说,再加一声“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悲凄之情不堪忍受!
www.67jx.com而音乐要素方面,可以听出是由两个基本重复的长乐句构成,教师再将节奏列出,
×·× × -∣ × ×·× ×·× ∣× ×-∣
让学生明白作品通过从容而深沉的音乐特点,描述了东北家乡的富饶美丽。再让学生哼唱级进下行的旋律,体会出流亡者被迫与亲人离散的悲痛心情。
那么第二层次、第三层次,都可以让学生朗读歌词,分析旋律、节奏等特点,教师再加以归纳和补充。
如第二层,旋律在小调上展开,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带有呼号、哀伤的色彩;内在而压抑及悲愤交加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东北同胞对侵略者的愤恨和控诉。
体会这种向亲人声声呼唤的呼天抢地似的旋律,并在全曲的最高音处形成爆发性的高潮。最后力度逐渐减弱,在较长的连续下行中将声泪俱下的悲痛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通过歌词内容的解读,音乐要素的分析,使学生达到情感的积淀,为下一步演唱作品奠定感情基础。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来演唱作品呢?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
然后学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演唱三个片段。
设计意图:因为音乐的语言只有在音乐实践中,才能体会得更深,让学生将情感体验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动情的演唱进一步切身体验音乐的悲剧美。
接下来的环节,是拓展表演。
教师在举例其他的悲剧作品。如:戏曲《窦娥冤》、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器乐曲《江河水》、《葬礼进行曲》等等之后,
让学生分两组,登台展示课前准备的作品。
1组: 小组演唱:歌曲《小白菜》
2组: 配乐朗诵: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
设计意图是:通过表演,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音乐的情绪,让他们在相互的交流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
最后是课堂小结:
先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要点:悲剧美的音乐表现和内涵。
教师最后做结束语。
九、教学反思:
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作品结构的深入分析,会出现一定的难度而略感乏味,但作为一节音乐鉴赏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必要的讲解,如此,才能不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