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数据的变动充分表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国有经济调整力度的加大,上海职工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公有制小企业不再是人们就业的唯一选择,而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小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小企业吸纳的从业人员已经占全市从业人数的绝大多数。小企业吸纳就业功能的不断增强,在保障和促进上海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吸引投资创业的作用愈来愈大小企业已经成为上海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资创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其表现在:外省市来沪投资小企业增加。一是外省市非自然人来沪直接设立全资或控股企业达861户,注册资本总额153.1亿元,同比增加45.2%。外省市非自然人在沪参与投资(非控股)小企业232户,注册资本277.2亿元。二是外省市自然人直接来沪投资大幅增长,20**年与2000年相比,小企业户数增加59.2%,注册资本额增加70.3%。外省市自然人在沪参与投资(非控股)的企业中,注册资本总额达51.54亿元,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制造业。这表明,随着上海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服务全国扩大对内
上海小企业改革和发展情况分析,标签: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http://www.67jx.com数据的变动充分表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国有经济调整力度的加大,上海职工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公有制小企业不再是人们就业的唯一选择,而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小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小企业吸纳的从业人员已经占全市从业人数的绝大多数。小企业吸纳就业功能的不断增强,在保障和促进上海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吸引投资创业的作用愈来愈大
小企业已经成为上海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资创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其表现在:
外省市来沪投资小企业增加。一是外省市非自然人来沪直接设立全资或控股企业达861户,注册资本总额153.1亿元,同比增加45.2%。外省市非自然人在沪参与投资(非控股)小企业232户,注册资本277.2亿元。二是外省市自然人直接来沪投资大幅增长,20**年与2000年相比,小企业户数增加59.2%,注册资本额增加70.3%。外省市自然人在沪参与投资(非控股)的企业中,注册资本总额达51.54亿元,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制造业。这表明,随着上海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服务全国扩大对内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实施,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初步显现出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吸盘效应”。
政府扶持的三类小企业发展态势良好。第一,科技型小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年上海仅从事技术咨询、计算机应用和科研综合服务的科技型小企业就达9262户,从业人员11.1万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37.2%和98.7%。全市民营科技小企业已超过1.5万家,同比增加25.0%;专职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的50%以上。他们依托现代企业制度,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发挥经营机制较为灵活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已经成为上海高技术人才的重要积聚地,促进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目前上海市认定的1136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科技小企业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科技型小企业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环境日益改善,使上海成为集聚民营科技小企业投资创业的乐土;依托现代企业制度,借鉴运用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发挥企业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得益于政府建立科技孵化器和科技创新基金的支持,使科技小企业成为促进上海科技创新的一支生气勃勃的力量。第二,都市型工业小企业迅速崛起。都市型工业是以大都市独特的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为主体,以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为载体,低能耗、低物耗、少污染、少占地,适宜在都市发展,能够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新兴工业。它主要涉及适合小企业发展的服装服饰、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食品加工制造、包装设计和印刷、室内装饰装潢、化妆品及洗涤用品制造、珠宝钻石等工艺美术品、旅游产品及健身器材制造、钟表制造,以及其他符合都市型工业特征的新兴行业。20**年,全市有都市工业型小企业6000多家,完成产值比上年增长8.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1%;实现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18.7%。上海市中心10个区已有140余家国有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改建成157个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吸引了500多家中小企业入驻。都市型工业小企业的发展还形成了各区县一业特强、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成为体现上海经济活力的亮点。第三,社区服务型小企业闯出新路。社区服务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是个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上海结合建设“4050”工程,通过提供创业指导、技能培训、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引导下岗职工以社区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发展非正规劳动组织来创办社区服务型小企业。20**年,上海市开业指导中心认定非正规劳动组织5113户,平均每月以13%的速度递增;全市非正规劳动组织累计有1.1万多个,从业人员近17万人,已有538个非正规劳动组织发展为社区服务型小企业。
3、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愈来愈强
上海小企业在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上的作用日益显现,不可低估。尤其是在科技服务、信息咨询、市场中介经纪代理等新兴行业和一些技术、资金含量较高的新兴制造业,小企业占据了很大比重。新兴产业的发展,体现了小企业体制、机制的优势,顺应了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有利于优化上海产业结构。
20**年,全市有服务业小企业7.3万户,从业人员68万名;与1999年相比,户数增加了1.4倍,从业人员增加了2.3倍,营业收入和实收资本分别增长0.5倍和0.8倍。尤其是从事科技服务、信息咨询、市场中介服务等新兴的经济和社会服务业的小企业发展迅猛。1999年以来,户数增加了1.4倍,从业人员增加了2.3倍,其中经营现代服务业的私营小企业户数同比增加了50%。这充分折射出,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为服务业小企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环境和机遇。服务业小企业的崛起,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了上海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