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机器的广泛使用,为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而工业生产排出的废弃物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量人工制取的有毒化合物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扩散、迁移、累积和转化,不断地恶化环境,严重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的科普作品《寂静的春天》出版了,书中详细描述了滥用化学农药造成和生态破坏:"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孩子在玩耍时突然倒下了,并在几小时内死去......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奄奄一息......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本书引起了全世界的强烈反响。人们惊奇地发现,在短暂的几十年时间内,工业的发展已把人类带进了一个被毒化了的环境中,而且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是全面的、长期的、严重的。人类开始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60年代起,在工业发达国家兴起了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解决环境问题的"环境保护运动"。 人类没有保护好环境的教训其实自古就有。古代,经济比较发达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区
少先队环境教育与创新教育实验方案,标签:少先队主题活动计划,少先队中队活动计划,http://www.67jx.com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机器的广泛使用,为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而工业生产排出的废弃物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量人工制取的有毒化合物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扩散、迁移、累积和转化,不断地恶化环境,严重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的科普作品《寂静的春天》出版了,书中详细描述了滥用化学农药造成和生态破坏:"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孩子在玩耍时突然倒下了,并在几小时内死去......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奄奄一息......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本书引起了全世界的强烈反响。人们惊奇地发现,在短暂的几十年时间内,工业的发展已把人类带进了一个被毒化了的环境中,而且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是全面的、长期的、严重的。人类开始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60年代起,在工业发达国家兴起了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解决环境问题的"环境保护运动"。 人类没有保护好环境的教训其实自古就有。古代,经济比较发达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区,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灌溉,后来成了不毛之地。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由于滥伐林木,水土严重流失,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土地日益贫瘠。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并非现在才有,我国古代就有"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朴素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今天,我们保护环境不仅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而且要继承古代环境保护的思想,合理利用资源,以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我们应该懂得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就是保护环境,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研究的目的在于使全体少先队员能在活动当中锻炼创造性的思维,并在活动当中,开动脑筋,从身边发现进行环境保护的有效办法,使每一个少先队员能从自身出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既保护环境又能开发智力的好办法好路子。使少先队活动变成队员自己的活动,使每一个少先队员都能在环境教育中全面地提高。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许多国家正在广泛地宣传环境保护思想,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我国于1979年9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并在1983年底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大会上将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在少先队队伍当中开展环境教育,已经很贴近队员的现实生活。比如我们早期开展过的治理白色污染活动,清除非法广告活动,爱绿护绿活动,治理家乡小流域污染活动,清除废旧电池污染活动,关注广告词污染活动等等。而在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我们的队员越来越成了被动的接受者,辅导员却在那里埋头整理,看书籍,找报纸,看看有什么活动可以搞。很多的活动也缺乏自己的地方特色,队员对于活动的开展也缺乏积极的兴趣。在调查当中发现,队员们自己有自己的看法,85% 以上的队员希望自己在活动中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希望少先队活动能让自己来设计,自己来组织,因为只有这样,少先队活动才真正成为队员自己意愿的真实反映。而在少先队活动当中显示出自己的个性,突出自己独特的思维、新奇的做法也是65%以上的队员所期望的。 少先队员是我国的未来和希望,不断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负责任的表现。而环境教育中队员创新意识的体现,可以大大提高对队员环境教育的效果,从而使队员的环保意识与创新思维同时受到加强。也为今后的少先队活动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队员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责任感。XX县是全国重点林业县。当前,XX县全县人民已经同心协力创建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此基础上,为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配合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保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荣誉,开展好环境教育,我们特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界定、研究目的与假说 环境教育,即对队员进行关注周围环境,改善周围环境,创造周围环境的意识的培养。让队员学会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行动为改善身边的环境做出贡献。从而让队员体会到自己是社会的主人,是环保的主人,要从内心里认识到作为一个社会人,从小就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对社会负责,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负责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创新教育,即指对队员进行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特点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在环境教育当中培养队员的创新思维,在创新当中使队员懂得更好地保护身边的环境,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研究的目的在于使全体少先队员能在活动当中锻炼创造性的思维,并在活动当中,开动脑筋,从身边发现进行环境保护的有效办法,使每一个少先队员能从自身出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既保护环境又能开发智力的好办法好路子。使少先队活动变成队员自己的活动,使每一个少先队员都能在环境教育中全面地提高。 如果在环境教育中,让队员自己以个体独立的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设计,并让队员自己开展活动,就会充分发挥出队员的无限潜能。会使少先队的环境教育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新颖别致。队员将由原来被动地接受活动,起不到好的效果,队员集体进行一般地环境教育,枯燥乏味,而变得生动活泼,队员的积极性会得到极大地提高,环境教育就更具有可操作性,队员关心社会,融入社会就会更加有的放矢。三、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本研究的理论指导是创新教育理论和少先队与素质教育理论。 1、创新在于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甚至超越人类的现有认识水平。创新有层次之分,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为学生成为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儿童遇到事物,发生了求知的动机,于是亲自观察,去试验,结果他们对于这事物得到了一宗新知识,他们在生活中就有了一个新趋向。这种活动创造的能力,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用得着,这才是做人的根本方法。学校教育能注重这一点,学生就能不断创造,以谋求社会的进步。” 2、“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学生应该是能发光的灯,而不是存储燃料的瓶”。 3、每一个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希望着收获肯定和赞誉。作为教师应珍惜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让学生创造。 4、“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学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5、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大为重要。”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强烈的探究欲望。 6、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学生独特的想法进行干涉,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所谓自由,就是不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进行限制,使其有自由表现的机会。为此,作为教师应坚决摒弃传统课堂对学生的新异思想、特殊行为给予讽刺、挖苦、孤立或否定的做法。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教材的编写作出质疑、批评乃至争辩,即使学生是错的,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性评价,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民主与合作。 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愉悦性的心理环境中,学习者情绪愉快、精神放松,有利于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在平时教学中,要利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教师应从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创新热情;引导创新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营造浓厚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理想三方面入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把创新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作出贡献。 8、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创新教育理论中阐明了创新就是一种推陈出新、追求创意的鲜明意识,创新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日新月异迅速发展变化的鲜明特征。而少先队与素质教育理论中也提到,少先队是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少先队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我国的未来。创造性是当前少先队活动的最重要的特征。 研究环境教育与创新教育,要遵循这样几项原则: 1、科学性原则。即要有科学的依据来指导。 2、自主性原则。即要以队员个体为主要依托,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 3、生动性原则。即要符合少先队员的年龄特征,要让少先队员有兴趣。 4、开放性原则。即要让队员从活动设计到组织实施,有参与的机会,有体验的机会。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研究的内容是环境教育当中进行队员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创新教育在环境教育中的体现方式。 (一)在环境教育活动中体现创新教育。 1、“学校环境我设计”活动。 让队员发挥自己对理想中学校的设想,提醒队员要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将自己的学校设计成环境幽雅,富有环境美和人性美的理想校园。鼓励队员大胆想象,大胆构思,体现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 2、“废物不废是宝贝”动手促环保活动。 让队员动手收集手头的废旧器具,比如废旧家具,器皿,塑料用品,布料等,制作出自己的“杰出”作品,并在中队进行展示。也可以制作成自己使用的一些用品,比如书包,玩具,劳动工具等。 3、“我给书记出主意”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活动。 以自己是书记助理的身份,对自己所处县城的居住环境进行了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为县城的发展进行合理地规划,为县委书记出主意,想办法。 4、“没有垃圾的城市”畅想活动。 发动队员对未来的城市进行大胆地畅想,如果我们的城市没有垃圾,那将是一种什么样子?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没有垃圾? 5、“社区我当家”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队员对自己生活的社区进行调查了解,看看社区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什么活动,以社区小主人的身份,对社区存在的环境问题,自己与社区的负责人联系,并拿出合理的措施。 (二)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中体现环境教育。 少先队活动中,科技活动要占很大的比重,而在科技活动中让队员设计和环境保护有关的作品,可以大大提高队员的兴趣。 比如,在科技活动中进行垃圾处理器的设计,无公害产品的设计,海水淡化器的设计,环保电器的畅想等,而且让队员用收集的废旧物品做成模型,进行展示。又能锻炼队员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跟踪调查法(对队员的活动进行跟踪了解,做好调查记录。及时进行效果的反馈,及时归纳实验的情况。这是主要的一种方法。) 座谈法(召集中队辅导员、队员、相关的单位及家长的座谈会,向他们了解队员在实验当中的表现,遇到的问题,新的想法等等,并做好记录。) 问卷调查法(精心设计与活动有关的较为科学的问卷,及时掌握队员对活动的认识和自己的看法,了解队员在活动中的思维情况。)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选择一至六年级各一个中队,总计队员300人。 研究的周期是自20**年9月至20**年7月二学年的时间 1、20**年9月——10月,课题论证,成立课题研究组,制定实验方案。 2、20**年11月——20**年4月,开展环境教育与创新教育现状调查,形成初步的调查报告。 3、20**年5月——20**年月5月,根据调查报告,有针对性地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做到边活动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工作。 4、20**年6月——20**年7月,对环境教育与创新教育活动经验作一些理性思考,撰写专著、论文或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六、预期的成果 形成完整的《XX县实验小学少先队环境教育与创新教育实验研究报告》。整理出关于探究环境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效结合途径的成果,队员在实验过程中创作的环保创新作品、实践活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辅导员的实验手记,心得体会等。 七、组织与管理 由德育主任伍国兴同志担任课题组组长,少先队辅导员谢文庚、林永亮为成员。 聘请团县委书记、县环境保护局局长、县科教局少工委主任担任顾问。 。 课题研究的工作制度: 1、学习制度(1)通过组织专题讲座、集体辅导和个人自学等形式精读《生态教育》、《》、《创新教育》等杂志。观看有关的音像资料,特别是科技与环保的资料。(2)、定期交流读书摘记,研究心得笔记。(3)、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学习。 2、汇报交流制度:小组成员之间要定期交流本校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展示成效,反馈信息,相互了解,取长补短。 3、活动开展制度:在研究的不同阶段研究负责人要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并建立评价方法,对各年级开展的情况进行评价。 4、资料保管制度:各校研究人员要认真保管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及时归档,并编制目录,实行查阅交接制度。 5、活动经费:课题研究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少先队活动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