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范文网行政后勤规章制度行政改革中的制度安排» 正文

行政改革中的制度安排

[10-10 22:34:29]   来源:http://www.67jx.com  规章制度   阅读:8417

概要:既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改革过程是由政府发动和领导的,那么政府自身的行政改革就不应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要求下的适应性变革,而应当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改革,是一种希望通过自身的改革去推动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和促进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的改革。但是,主动的积极的行政改革是容易走上冒进之路的。所以,政府行政改革选择适应性变革的形式是最为稳妥的,尽管这样可能会使经济改革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改革进程变得较为缓慢,却可以避免由于主观冒进带来的危机。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我国改革的现实发展进程中,行政改革是滞后于经济改革的。但是,无论行政改革选择主动的积极的形式还是选择适应性的形式,都应当是系统性的变革,是出于新的制度安排的目的,而不是单线的发展。所以说,行政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作出制度安排。实际上,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告诫,“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却很少有人明确地把这项系统工程看做是一项制度安排。其实,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最具总体性的内容无疑就是制度安排,如果不是把改革看做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的话,那么任何一项具体的改革和改革的任何一个环节上都无法体现出它

行政改革中的制度安排,标签:规章制度范本,企业规章制度范本,http://www.67jx.com
既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改革过程是由政府发动和领导的,那么政府自身的行政改革就不应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要求下的适应性变革,而应当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改革,是一种希望通过自身的改革去推动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和促进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的改革。但是,主动的积极的行政改革是容易走上冒进之路的。所以,政府行政改革选择适应性变革的形式是最为稳妥的,尽管这样可能会使经济改革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改革进程变得较为缓慢,却可以避免由于主观冒进带来的危机。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我国改革的现实发展进程中,行政改革是滞后于经济改革的。但是,无论行政改革选择主动的积极的形式还是选择适应性的形式,都应当是系统性的变革,是出于新的制度安排的目的,而不是单线的发展。
所以说,行政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作出制度安排。实际上,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告诫,“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却很少有人明确地把这项系统工程看做是一项制度安排。其实,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最具总体性的内容无疑就是制度安排,如果不是把改革看做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的话,那么任何一项具体的改革和改革的任何一个环节上都无法体现出它是一项系统工程的一部分,甚至会出现与整个改革进程相矛盾、相背离的情况。所以,改革的系统性是存在于它所作出的制度安排之中的。也就是说,改革可能是由于现有的矛盾和当前存在着的问题所引发的,但却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解决现有的矛盾和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选择和随机性出路,而是要作出制度安排,是通过制度安排来消解现有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并使这类矛盾和问题不再重复出现,即使再度出现了矛盾和问题也应当是全新的。任何一项现有的矛盾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在解决方案上都是可以作出多种选择的,只有一种解决方案的矛盾和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但是,当一现有的矛盾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会不会又引发了另一矛盾和出现另一问题,或者,现有的矛盾和问题得到了暂时解决,而隔一段时间它又重复出现呢?如果解决矛盾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那是难以避免的。
制度安排在起点上就包含着综合性的考量,是理性的和建立在统一的价值基础上的,有着明确而又统一的目标指向,因而赋予一切解决具体矛盾和处理具体问题的方式方法以系统性的内涵。具有系统性的才是具有前瞻性的,制度安排的系统性使一切解决矛盾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具有前瞻性,能够成为推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整体进步的积极步骤。所以,行政改革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作出制度安排。
十多年来,我国的行政改革往往被理解为机构改革。其实,机构改革只能是行政改革的一个契入点,而不是行政改革的全部,甚至不能称得上是行政改革的基本内容。因为,机构改革必然会牵涉到政府职能问题,其原因是职能决定着组织,如果职能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那么机构改革是不能够得到积极的结果的,一时间机构改革达到了精简机构和裁减冗员的目标,但用不了多长时间,又会改变过来。所以说行政职能是行政组织的根据,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的制定都是依据职能来进行的和由职能来决定的。但是,行政职能的转变在行政改革的实践中并不是一个可以直接操作的问题,因为职能的转变必然要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步骤来进行,包含着许多具体的方面。比如,职能的改变首先意味着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的改变,意味着政府本身权责关系的明确化,意味着行政行为方式的根本改革。而最为主要的是要求行政体系在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上有根本的改革。没有价值层面的变革,一切物质层面的变革都会回复如前。因为,在现代社会,政府本身就是一个从虚拟到现实的转变过程,是一个作出设计和安排的过程,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就必然会按着这种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来设计和安排政府。所以,迫于财政压力和行政效率低下而进行的机构改革只是系统的行政改革的起点,而不是能够实现制度安排的全部工作。
我国的行政改革作为一种适应性变革,在其开始之时,要解决的矛盾和处理的问题都已浮现了出来,政府职能的范围和模式在理论上已经经过了长时期的讨论,在实践上也非常清楚了,但改革的道路为何那样艰辛?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行政改革的系统思维,即改革的方案和进程缺乏系统的整体性。因为,只有拥有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才能着眼于从系统整体出发,着力于系统与子系统、子系统的层次与结构、系统与环境等方面的关系,最终实现系统整体目标的优化。而在我国的行政改革中,存在着把改革庸俗化为一些解决具体问题的对策性改变,即一些具体的政策、政令和管理方式的改变,虽然在邓小平理论中和党的重大历史性决议中,行政改革的整体目标是明确的,但在实践上,政府间的政策、政令甚至法律、法规上的矛盾却是极其突出的。可见,我们把一种适应性变革变成了一种被动的改革。其实,适应性变革并不意味着被动的改革。因为,行政改革是政府自身的变革,这一改革不仅来自于社会的压力,而且政府自身的自觉也是一个决定因素。不仅中央政府而且政府的每一个层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对这一改革进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且,这种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基于把改革作为制度创新的认识,是对整个行政模式、行政体制进行整体重新建构的过程。改革的进程只有把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作为目标才能赋予每一个改革步骤、每一项改革方案以系统性和总体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范本,企业规章制度范本行政后勤 - 规章制度

更多《行政改革中的制度安排》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