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要建立完善党员情况通报制度。党组织要建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向群众、新闻媒体及民主党派通报所属党员情况的制度。对于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的重大情况,要及时通报。使社会各界以了解党员的思想和工作状况,了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二要建立完善社会评议党员制度。党员来自于人民群众,理应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社会评议党员制度。对于评议的内容、被评议的对象、参与评议的人员及范围、评议的时间及次数、评议结果的运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做出具体规定,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党外监督的力度和水平,使党员处于严格的外部监督之中,在实践中必须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三要坚持并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通过具体的制度规则安排,保持党员与群众的联系。比如在实践当中经常采用的谈心制度、走访制度、党员定点联系户制度、发放《征求意见表》等,都要根据新情况新任务,不断加以完善,并切实坚持下去。(五)激励引导机制激励引导机制,是通过采取外部诱因作用于人内部心理情感,从而激发人内在活力和主观能力性的一种现代管理手段。建立这一机制,对于唤起党
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实施意见,标签:规章制度范本,企业规章制度范本,http://www.67jx.com一要建立完善党员情况通报制度。党组织要建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向群众、新闻媒体及民主党派通报所属党员情况的制度。对于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的重大情况,要及时通报。使社会各界以了解党员的思想和工作状况,了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
二要建立完善社会评议党员制度。党员来自于人民群众,理应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社会评议党员制度。对于评议的内容、被评议的对象、参与评议的人员及范围、评议的时间及次数、评议结果的运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做出具体规定,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党外监督的力度和水平,使党员处于严格的外部监督之中,在实践中必须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
三要坚持并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通过具体的制度规则安排,保持党员与群众的联系。比如在实践当中经常采用的谈心制度、走访制度、党员定点联系户制度、发放《征求意见表》等,都要根据新情况新任务,不断加以完善,并切实坚持下去。
(五)激励引导机制
激励引导机制,是通过采取外部诱因作用于人内部心理情感,从而激发人内在活力和主观能力性的一种现代管理手段。建立这一机制,对于唤起党员内在动力,使党员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身需要,从而保持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有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要实现激励形式的多样化。要注重丰富激励形式,更多地使用竞争激励、目标激励等较能激发人内在精神及向上斗志的激励形式,既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引导党员把个人的成长目标融入到组织的发展目标当中,使党员能够在组织的进步过程中,个人也全面的发展进步,从而不断保持先进性。
要注重激励运用的制度化。一方面要将所运用的激励形式明确下来。党组织将运用什么激励方式来激励引导党员,要明确告诉广大党员,并向社会公开。另一方面要将激励运用定期化。激励要经常进行,既不能一下子突然运用很多激励,又不能很长时间根本不实施激励,这两种偏差都要避免。激励的时间要以制度固定下来,使党员有稳定的制度预期,从而在唤起党员内心的激励期待,这样将大有利于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要保持激励运用的差异性。各种激励形式本身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要结合被激励对象的差异性,要认真把握各类党员对激励需求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了解他们的最主要的激励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激励形式,使激励发挥更大的作用。还要十分注重激励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要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保证激励应有的正面效果。
四、建立长效机制的运行保障措施
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系列的机制制度组成了一个覆盖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约束、作用发挥的多方面工作的架构体系。但是要确保这些机制正常有效的运行,落到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具体工作中来,必须建立多种配套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
围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这一总体目标,保证这一系列机制制度正常运行,必须明确由机关党委具体负责。要切实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岗位责任制,形成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级级有任务,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精力到位。要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工作列为到党建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年度考核的指标,把党员队伍建设列入"三级联创"的活动内容。
(二)人才资源保障
保持党员先进性,关键在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激励引导等工作,这一工作其本质是做人的工作,是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在当前"四个多样化"的社会形势下,要真正做好这一工作,挑战性非常大,难度非常大。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确保长效机制高水平、高效率的运行,就必须要有一支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硬,经济、法律、管理等各方面知识比较丰富的从事党员队伍建设的专门人才队伍。这是与时俱进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迫切需要。没有一支自身素质较高的党员教育队伍,就难以教育党员保持先进性,确保长效机制正常运行。因此,要把保持党员先进性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党员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统筹起来考虑,以保持党员先进性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以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来促进保持党员先进性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技术保障
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给党员队伍的管理带来新的情况和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呈现扩大化的趋势。许多党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给党员管理增加了难度,有的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成了挂空党员,有的党组织找不到党员,成为"空头组织",出现了党员教育管理上的死角和盲区。有的党组织教育培训手段落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落后地区和困难行业,对党员的教育技术手段仍然相当传统,效率低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有的党员的党性意识就会趋于淡化,党员教育管理作用会趋于弱化,保持党员先进性工作就收不到应有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发挥好长效机制的作用,就需要不断更新党员队伍管理的技术手段,提高党员队伍建设的科技含量。要加强建立健全党员信息网络化管理机制,通过这一系统,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协调活动,并及时掌握党员动态;要建立健覆盖所有党员的远程电教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搞好对流动党员、无业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等的教育管理;要建立健全社会化评议党员网络,以吸引社会参与对党员的监督约束,吸引他们做好对党员的评议工作。所有这些,都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成果,加强科研攻关力度,开发出支持这些工作的技术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