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二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需要。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都离不开自主创新。目前我国在很多领域还不得不依靠消耗大量能源和原材料来发展加工制造业,一些企业不得不充当别人的“组装车间”和“加工基地”,严重加剧了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和环境承载的压力。从我国的能源消耗来看,20**年我国实现gdp占世界的4%,但原油消耗占世界的7.4%,原煤消耗占31%,铁矿石消耗占30%,钢材消耗占27%,氧化铝消耗占25%,水泥消耗占40%。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建国50多年来,我们的gdp增长了10倍,但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倍。这种状况如果不从根本上改观,我们的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摆脱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透支的依赖。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自主创新作为支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的支点,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企业创新,下决心走出一条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涌现更多世界知名品牌的发展之路。三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早在20**年12月29
在党政一把手培训班上的讲话,标签:员工培训内容,新员工培训,http://www.67jx.com二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需要。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都离不开自主创新。目前我国在很多领域还不得不依靠消耗大量能源和原材料来发展加工制造业,一些企业不得不充当别人的“组装车间”和“加工基地”,严重加剧了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和环境承载的压力。从我国的能源消耗来看,20**年我国实现gdp占世界的4%,但原油消耗占世界的7.4%,原煤消耗占31%,铁矿石消耗占30%,钢材消耗占27%,氧化铝消耗占25%,水泥消耗占40%。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建国50多年来,我们的gdp增长了10倍,但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倍。这种状况如果不从根本上改观,我们的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摆脱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透支的依赖。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自主创新作为支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的支点,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企业创新,下决心走出一条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涌现更多世界知名品牌的发展之路。
三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早在20**年12月29日在中科院视察时就指出: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既涉及到国家的国防安全,也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东南亚金融危机,拉美经济危机等相继爆发,表面上看是经济体制、管理体制问题,但深层次问题是对外技术依赖、市场依赖和资本依赖的结果,核心问题是国家创新能力不足。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完善体制机制
这次中央“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可以说既是“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建议,也是今后五年改革的建议。突出改革,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学发展,是这次建议的鲜明特点。
为什么这次“十一五”规划把改革提到这样高的位置?这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体制障碍决定的。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造任务远未完成。目前,国有资本大约还有一半分布在竞争性领域,且亏损十分严重,官僚气十足。政府职能转变很不到位,政企、政事、政资不分的状况十分严重。财税金融体制也存在不少弊端。为什么早在“九五”时期,我国就提出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十五”时期,又进一步提出要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但转变和调整的效果都不够理想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不到位,体制机制未理顺,是市场机制驱动市场主体采取粗放增长的市场行为。
国有企业改制不到位,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就不足;资源价格改革不到位,企业节约资源的动力就不足;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企不分,政资不分,行政就必然过多地干预企业投资经营活动;财税体制不健全,政绩评价体系不完善,就必然引发一些地方盲目攀比,盲目扩大投资,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斯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他说:有效率的产权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就必须在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为重点,强化制度约束和完善激励机制,形成新的利益导向环境,使企业、政府部门和其他主体的行为,切实转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上来,转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四)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李官生同志已讲得很清楚了,我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加强对和谐社会的理解,要切实把握三个“更加注重”:一是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正如温家宝总理最近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所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就如同一个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一样,一定会摔跤的。”二是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央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我记得十五大提出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提出的是“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是既要“激发活力”,又要“注重公平”,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些提法的变化,反映了我们党对公平与效率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三是要更加注重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保持社会安定团结。这就要求我们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与群众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不能出大乱子,要确保社会大局的稳定。从我国历史上看,什么时候战乱不止,什么时候就经济衰败、人民遭秧;什么时候相对稳定,什么时候就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基本上是一部战乱的历史。凡是改朝换代没有不发生内战的,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是250年的诸侯国的纷争,汉王朝覆灭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又是几十年,唐朝过渡到宋朝是73年的分裂,宋朝到元朝、明朝到清朝都是50多年的征战,新中国成立之前也是几十年的内战,加上文革的内乱,中国已经耽误了上千年。恰恰相反,汉王朝、唐王朝以及宋朝、清朝都相对稳定了200-300多年,其间就出现了三个黄金时代,出现了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宋朝的时候,当时的欧洲起码落后中国100年。中国的历史充分说明,我们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作出的科学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