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能力立意,强调应用2009年英语中考试卷信息量大,试题命题以能力立意,着重考查考生在听、读、写方面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做事情、完成任务的能力。试题突出了语言的交际性,强调在特定的语境中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探索开放性试题的运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发表个人独到见解(如:阅读理解E篇,Task2 写出一句话,回答问题),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能力的空间,在内容上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时事热点。4. 主观性试题难度控制合理。主观性试题中的词汇、口语运用、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和书面表达进行了有效的难度控制及调整,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书面表达第1题实用性强,体现“学中用,用中学”;第2题切合学生实际,答题范围比较广,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提供了几个写作的步骤,学生在落笔之前实际心中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写了,鼓励学生道出自己的愿望和发表个人与众不同的看法与观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值得提倡。5.几点建议(1)试题整体偏易,缺少坡度,拉不开中上成绩与优秀成绩学生的分数距离。(2)Ⅰ卷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英语学科试卷质量分析,标签:九年级英语工作计划,八年级英语工作计划,http://www.67jx.com能力立意,强调应用 2009年英语中考试卷信息量大,试题命题以能力立意,着重考查考生在听、读、写方面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做事情、完成任务的能力。试题突出了语言的交际性,强调在特定的语境中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探索开放性试题的运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发表个人独到见解(如:阅读理解E篇,Task2 写出一句话,回答问题),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能力的空间,在内容上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时事热点。 4. 主观性试题难度控制合理。 主观性试题中的词汇、口语运用、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和书面表达进行了有效的难度控制及调整,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书面表达第1题实用性强,体现“学中用,用中学”;第2题切合学生实际,答题范围比较广,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提供了几个写作的步骤,学生在落笔之前实际心中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写了,鼓励学生道出自己的愿望和发表个人与众不同的看法与观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值得提倡。 5.几点建议 (1)试题整体偏易,缺少坡度,拉不开中上成绩与优秀成绩学生的分数距离。 (2)Ⅰ卷答题卡上听力部分的序号是纵向排列,而笔试部分的序号又是横向排列。学生进考场本身就很紧张,再加上同一种思维定势,容易横纵行误填。 (3)阅读理解部分题型变化多样,答案的种类与分值也变化较多,影响了评卷速度。尤其是在2分题中插入1分题(阅读D篇),常造成分数计算出错。建议以后命题在题型分配时,适当调整,归类排列,这将大大提高评卷效率。 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第Ⅰ卷 Ⅰ. 听力理解 听力试题共4部分,30小题。听力部分材料所设置的情景丰富、真实,语速恰当,试题难度适中。 A部分听录音,选择与图画内容一致的选项。着重考查学生根据所听内容的语境和意义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内容简单,图义清晰,答对率较高。B部分6-10小题听对话,选出最佳答案。着重考查日常交际用语,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内容主要是交际用语简表中所列的话题,学生对所考内容熟悉,但8、10两小题错误率相对较高。B部分11-20小题听对话后,选择最佳答案,该部分共有四段对话。其中,失分率较高的是第三段对话的15、16小题。C部分听短文,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着重考查语篇的理解能力。文章难度不大,但从考生得分情况看还是不理想,21小题错得较多,考生还是缺乏对文章整体性的理解,尤其是对需要推测和归纳的题目解答困难。D部分听短文后,完成表格中的内容(填单词),这部分错得多的主要在26、30题。原因分析:学生对听力内容整体性的把握能力较弱,特别是在对话和短文中没有直接出现的信息把握不准,再就是信息的切换反应不够敏捷,如:时间的转换、单词意思的解释等。 听力测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英语口语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语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能力。其中有不少题是考查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而且干扰项的设置很具迷惑性, 要求学生在对全文整体理解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推理,如果是断章取义的话,是不可能选出正确答案的。 Ⅱ. 单项选择 对中考单项选择试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单项选择题已经由传统的单纯考查语法知识逐渐向英语应用的方向发展,体现了英语的交际功能。考查重点也由集中到分散,考查的知识点多,其难度不高,题干简洁,情景清楚。语法知识要求的降低顺应了中学的外语教学改革,有助于引导学生不要花大量的时间抠语法知识,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上。主要差错在36题(语境的理解),37题( other与 another的区别)、 38题(情态动词)、45题(宾语从句的时态和语序)。 Ⅲ. 完形填空 完型填空是综合考查学生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强、层次较高的阅读理解。这种题型要求学生通篇理解掌握大意,根据上下文线索判断所缺的单词,既考查学生对单词搭配、习惯用法、语言结构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对语篇理解和逻辑判断的能力。2009年中考的完形填空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上下文逻辑关系清楚,试题针对故事的发展设空,考生只要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脉络,就可以顺利作答。试题设题的间距也适当,有利于考生参照上下文提供的信息作答。该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其它题型相比,得分率相对较低,失分率较高的有第50、52、53、54小题。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很好地根据短文的意思和行文逻辑来选择最佳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