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67教学网 http://www.67jx.com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67教学网教育文章优秀教案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教案2017年届高考总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学与教案)» 正文

2017年届高考总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学与教案)

[05-11 15:32:02]   来源:http://www.67jx.com  高三政治教案   阅读:8819

概要:4.走群众路线,依法行政5.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源头反腐制度四、加强诚信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结合知识点解读从《政治常识》角度思考: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需要依靠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统一战线具有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社会功能,可以协调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以及各方面成员之间的关系,及时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强各方面的团结。统一战线各方面代表人士与各自所联系群众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及时掌握和反映所联系群众的思想动态,使各界群众的意见能够充分表达出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构建社会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3.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两个积极性。构建社会主

2017年届高考总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学与教案),标签:高三政治复习教案,高三政治总复习指导,http://www.67jx.com
4.走群众路线,依法行政
5.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源头反腐制度
四、加强诚信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和谐社会
结合知识点解读
从《政治常识》角度思考: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需要依靠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统一战线具有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社会功能,可以协调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以及各方面成员之间的关系,及时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强各方面的团结。统一战线各方面代表人士与各自所联系群众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及时掌握和反映所联系群众的思想动态,使各界群众的意见能够充分表达出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构建社会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两个积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当前必须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维护中央权威。宏观调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中央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地方合理的利益和要求,地方要自觉服从和顾全大局,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必要权力,调节好本地区的经济活动。只有把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都发挥好,才能建立起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5我国的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谐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
7.我国国家机构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8.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9.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请参阅《中学生时事政治报(高中)》2004年10月18日
从《经济常识》角度思考: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应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伟大进程中,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发挥自身优势,以平等的身份、同样的机会和相同的起点参与竞争,将更加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好各自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从而使得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当时的实际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是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的成功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味着今后在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的同时,将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努力抑制地区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当前我国正处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这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经济富有效率,同时科学地实施宏观调控,使经济有序发展,从而使宏观经济运行走上持续快速健康的轨道,摆脱大起大落的怪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高三政治教案高三政治复习教案,高三政治总复习指导优秀教案 - 政治教案 - 高三政治教案